如何学习

2021-01-10 {#2021-01-10}

1

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获得新的理解、知识、行为、技能、价值观、态度和偏好的过程。人类、动物、和一些机器具备学习的能力;还有证据显示出现在特定植物上的某种学习行为。

一些学习是瞬间的,如,被火烧伤;但是很多技能和知识累积来源于重复的经验。这种学习使自己产生的变化通常持续一生,很难将似乎"丢失"的学习资料与无法检索的资料区分开。

而所谓学习技巧,实际上就是能提升自己组织、吸收、记忆信息,处理外界评价的方法。

2

一万小时理论不适用于成年人学习

一万小时定律最早出自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 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想学习并从事的领域还一无所知,想要达到世界级水平,需要一万小时。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并没有达到世界水平的目标(或许以后会有~)。我只是希望学到能够应用的程度而已。所以,没有必要坚持学习时的「一万小时定律」。

3

怎样能学习得高效

高效学习的定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工作或生活当中的难题为目的着手学习。你需要勤加练习,有时候还需要向名师求助。

七个关键词,分别是:

  • 适合自己
  • 学习方法
  • 短时间
  • 注意力
  • 解决难题
  • 设定目标
  • 名师

4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并不局限于个别人的经验总结,它是多个人方法的汇聚,以及对自己了解得是否足够。

A 的学习方法:

他认为有两种学习方法,一种是自然主义,一种是结构主义。为什么分成自然主义和结构主义呢?模仿就是自然,创造就是结构吗?

*自然主义核心是模仿,注重文本的本身*。遇到什么就学什么,学习过程可以是碎片化的,积少成多,注重量的积累。

  • 比如像语言、乐器、书法
  • 什么是文本?就是一门知识或者技能它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
  • 多练习书法的人在临摹古帖的时候,连古人写错了,用笔划掉的那个东西,那个笔法也要模仿得一模一样,这叫一丝不苟,亦即模仿。这样会不会太过呆板呢

*结构主义核心是创造,学东西更侧重结构,体系化地学习,学会之后的目的是创造*。它提倡透过表面的现象去寻求底层的关系。也就是说你要学习的是一套能举一反三的系统,为的是一种质变。

  • 比如像艺术、写作
  • 当你了解了电子电路以后,你可以通过你学习的原理自己创造出机器(这不太可能,即便了解原理,套用 A 的话,如果不进行自然主义式的重复练习,见过很多电子电路,也无法创造出来一台机器)
  • 艺术比较适合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学,更纯粹一些,就是艺术是为创造而生的。如果只会模仿,那没有人会欣赏这类艺术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挤出更多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
  2. 高效地碎片化学习基于两点:*搜索*(带着困惑和问题进行学习);*一个稳定的课题*(在一段时间内始终围绕这个课题展开学习)。看待后一点,可以类比一棵树,树有主干、有枝叶。碎片化的知识好比枝叶,碎片化学习要的是枝繁叶茂,你要有目的有分别地看待分散的枝叶,找到你需要的枝叶
  3. *破除知识幻觉*。幻觉的具体表现就是「收藏完一个看似有用的知识,再也没有打开看过。但你以为自己已经获得知识了。」这样做的确能缓解一部分焦虑,但也带来更大的焦虑——收藏了这么多,什么时候再看一遍呢
  4. *具有批判性思维*。碎片化学习具有局限性,因为它缺乏思考,没有与别人进行探讨。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这种情况。

5

不谈兴趣,用任务驱动学习

我一开始看到这句话时,内心有很大反应:我认为兴趣才是驱动学习的动力。但是,我明白自己一定是惯性思维做坏。别人这样说,不急着反驳,想听听别人的理论好在哪里,适不适合自己适用。

带着任务来驱动学习,没有我们自己来制造任务,这样才能贯彻高效的学习。

人们做事的驱动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内部,兴趣、虚荣心就是很强的内部驱动;一个就是外部驱动,完成任务之后带来的奖励。

成年人学习不需要培养兴趣,应该用任务来驱动。任务到处都是,生活中的任务驱动,工作中的职业强迫,以教为学,这些都是任务。

我尤其反对「成年人学习不需要培养兴趣」。我是需要兴趣激励的,兴趣引导我学习,我也乐于兴趣的引导。

6

拖延症的「确诊与治疗」

拖延的本质问题其实是注意力无法集中。为什么是这样呢?或许不是注意力的问题,也可能是内心无法确定做某件事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人之所以能拖延,就是拖延了也对自己影响不大,总能混过去。真要是混不过去了,人们也就不拖延了。生活中,使用「任务驱动」做事时,会出现拖延。

只有对你来讲真正严峻的任务才能解决你的拖延问题

  • 工作中要做一个报告,如果你对一个人报告,这个人跟你关系不错,你很有可能会拖延
  • 如果这个人是你老板,那你的拖延可能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 如果你要是对着 2000 个人来做这个报告,你想象一下,你还敢不敢拖延
  • 如果没有按期做这个报告,你会损失 50 万人民币,好好想想这个情况够不够严峻,它是不是一个严峻的任务
  • 如果你没有给自己设置过这么严峻的任务,可能需要尝试一次这样的经验

你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怎么把自己不喜欢,却必须要做的事给做了,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 你要先去学一些这种技巧性比较强的东西来增强自己的信心。一些找到感觉就能掌握的技能,比如像游泳,或者骑自行车
  • 需要大量的重复产生质变的东西,比如说读书,你要先去弄那种技巧性强的东西,然后再去做像读书这样的事。你可能要看几百本书,才能觉得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有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那*读书是一个需要大量重复产生质变的东西*。这里边的重复是说看书这件事,这个行为,而不是重复的去看某一本书

练习一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痛苦,只不过有些人他的长期目标非常明确,别人觉得他过程很苦,他自己不觉得苦,他就能坚持下来。

7

日常训练专注力

一个人做事和学习的专注程度会决定你做事和学习的效率。在平常的生活中,营造仪式感,训练专注力。

从衣食住行这些方面来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平常的生活本身不能训练人的专注力,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去营造仪式感,这样会提升我们的注意力。

练习专注的第一条法则,那就是学习工具要买贵的,要买让自己心疼的

  • 《刻意练习》这本书它强调练习,要练习,大量的练习。可你知道怎么能够心甘情愿的大量练习吗?
  • 关于买学习工具这个事,你只要稍微让自己心疼一点,就算达到效果了。
  • 26 岁开始学吉他,当时花 47000 块钱买了把吉他,刻意的开始练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时要是买一把几百块钱的吉他,可以想象早就扔到一边去了,可这是 47000 块钱的吉他更大程度的帮助形成了专注。每天会至少练习 4 个小时弹吉他。 47000 块钱的吉他,你少弹一会儿就是一种浪费啊。
  • 这不是钱多钱少的事,便宜东西本来就不是靠专注力制造出来的,你把一样东西买来自己用,这样东西要使你感知到那种专注力,才能够对你自己的专注力形成一种训练。
  • 买一样贵的东西,好处还就是我们没钱再去买那些便宜的东西了。也就是说,我们拥有的东西少一些,东西越多越不能使人专注。

练习专注的第二条法则,学会一个人好好吃饭,要的是一种仪式感

  • 你能想象出比一个人吃火锅更孤独,更寂寞的状态吗?我们每个人真的要学会自己认认真真的吃一顿火锅。最好,能学会好好做一顿饭给自己吃。这是营造仪式感非常好的行为活动。
  • 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好,可以是我们重塑自己的开端。一个人对自己的身材走样都感受不到问题的严峻,一个人连吃东西都不能够专注,你说让他把别的事做好,那是毫无道理的。

练习专注的第三条法则,在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当中尽可能去使用射灯。

  • 这个灯的光束能够聚集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的那种灯。
  • 这种仪式感的建立可以让你的注意力稍微集中一点,因为其它的环境都是黑的。
  • 有点像舞台的那种感觉,你把自己放在舞台上应该会比坐在观众席里更专注一些。

练习专注的第四条法则,进入高质量的睡眠,睡眠不够,人很难做到专注。

  • 困了就睡。不要已经困得不行了,还要硬撑着做事,这个效率是非常低的。你不如立即进入到高质量的睡眠。
  • 只有当你累坏了的时候,才能进入高质量的睡眠 。也就是你感觉到非常困了。

自己的练习专注的法则

我觉得自己正在学习的东西,能够让自己创造出很酷的东西,很体现创造力的东西。抱着这种心态,我会沉浸在学习之中。

8

直奔大师,不必从基础开始

如果你已经被一个大师的作品深深的打动了,这个作品本身也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模仿的切入点。

设定有效目标,也就是带着任务学习

  • 很多时候,看到别人学会什么创造出什么东西,我就会想要去学。就是有一种想法,说别人都会,我也想会。
  • 对于成年人讲,觉得今天我学会了这个,明天可能会有用,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念头。这是成年人鼓励孩子们学习的时候经常说的话。因为小孩总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 不带着任务学习很容易陷入情绪化,一旦不是一个明确的目标,就算开始着手学习,也不会坚持下去的 。因为没有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驱使,就算学了也用不上。
  • 对于成年人来讲,要开始学一样东西已经很不容易了,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找准这个学习的切入点。
  • 而这个目标可以是自我设定或环境驱使,但往往都是迫在眉睫的。

如何找到精准的切入点,找到目标?直奔大师,不必从基础开始

  • 大师指代的是一种特定的一种情境,这个大师不一定是指一个人了,而是你的最终目标。
  • 比如,很多成年人学习艺术,其实不是为了创造,就是想临摹人家的东西来陶冶一下情操而已。那这种情况下就更不用从零基础开始了。
  • 成年人不适合于学院派的规则 :一个人比如要学钢琴,想要弹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先练一年基本功,再弹两年练习曲,再来弹贝多芬。对于成年人来说,一看要先花三年时间,然后才能开始弹自己真正喜欢的乐曲,几乎没有人能坚持下来。
  • 一个好老师的重要性,体现在可以让你直奔大师。好老师最宝贵的一点,也是对后来学习最有帮助的一点,就是 要去到哪里,就从哪里开始 。实际上这里边既涵盖了兴趣,也包括了任务的驱动。

如果你已经被一个大师的作品深深地打动了,这个作品本身也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模仿的切入点。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去除你的胆怯,怯场是最糟糕的自觉,一个人他胆子变得比之前大一点,能走的路可能就会长一点。

要去哪里就要从哪里开始,很多时候我就是因为踏不过入门的难耐,所以我永远在门外。直接开始做喜欢的目标反而是一个好方法。

9

给自己制造反馈

在自学的过程中,可以用文字、语音和录像的训练方式,及时地给自己制造反馈。要想制造反馈,我必须先有成果,就是要基于已有的成果来发现问题,所以才要制造反馈,我们可能要写一点东西出来,录制一点音频出来,甚至是录像。

*一定要有输出,或者说叫应用来作为前提的。如果能给别人讲明白一个东西,那才叫真正学会了这个东西*。

给自己制造反馈的第一个方法——写摘要,制造文字类反馈

  • 看完一个认为比较重要的东西,书也好,文章也好,任何文字的资料都可以,要写一份摘要(summary)。
  • 这个摘要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写好之后发个微博,或者在你的微信公众号里边推送一篇。事实上有没有读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经完成了自己制造的反馈。
  • 第一个规则,这个 summary 的写作需要对照着文本写,而不是脱稿写。找出文本当中的重要事实、陈述和一些观点,这些就是构成摘要的内容。
  • 第二个规则,写 summary 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写,不是选择把不要的去掉,把要的留下来。 把那些文本当中的重要事实、陈述和观点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绝对不能去抄人家的原话 。即使人家说的再精彩,你没有自己给自己制造反馈,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去解释它的话,这才叫理解。
  • 学习的过程是为自己制造反馈,这种反馈绝不是基于背诵。

给自己制造反馈的第二个方法——给自己录音,制造语音类反馈

  • 从嘴里边说出来,直接进耳朵听的这个效果是有误差的,你必须把它录下来才能形成反馈。
  • 比如,练习英语口语。收集容易带出一些母语发音的英文单词。把这些单词找出来攒成一篇文章。读这篇文章,遇到这些单词,并且能够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都读对。
  • 为什么要把它们攒成文章?如果特定的指出来,让他把一个一个单词读对,这相对是比较容易的。
  • 可是一放回一个环境当中,放回句子里边就又容易犯错。
  • 在平常,偶尔遇到这些单词,相当于在标准的足球场里边训练球员,接触这些词的几率太少了。

给自己制造反馈的第三个方法——给自己录像,制造肢体类反馈

  • 不录下来,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丑态百出
  • 比如,练习打高尔夫球的时候,总是打不到球,或者总打到球的上边。那就自己把自己这个挥杆的动作录下来,用慢动作去回看。打高尔夫球的这个标准姿势,这个腿要先弯曲,击球的时候这个腿才能蹬直。在录像当中看得非常清楚,为了发力,击球之前腿上就使劲了,就先蹬直了,动作就走样了,击球的点变高了,就打不到球。

10

怎样突破学习困境

当你遇到困境时,你要想有一个结论:你已经学习到一定程度了。

调整心态 。学习过程中遇到困境不太可能是方法问题,更可能是心态问题。学习中遇到困境有可能是因为不自信,而不自信就属于心态问题。

扩大涉猎范围 。想要突破困境就要有不断的积累。比如,我不能写出程序是因为见过的代码太少,实际动手写代码太少。我需要做的就是一直写,错了也不停下来。就像演奏乐器不行是因为听的太少一样,听能够帮助练习。多听,多感受。如果还能看看演奏家的传记就很不错了,这就是所谓的功夫在诗外。

为了更加专注,需要请名师点拨 。让老师帮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更狭窄的范围内,这样可以让自己更集中。

很多事情是能够举一反三,能够「举一隅以三隅反」。当然,这也可能是自信带来的幻觉,如果自信来自于自律,那就是扎扎实实的自信;如果自信来源于想象,那就是盲目自信了。


要相信,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学点什么都会有用的。

参考资料

欢迎通过「邮件」或者点击「这里」告诉我你的想法
Welcome to tell me your thoughts via "email" or click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