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写博客了

今天,在博客园发了第一篇有关正在学习的 python 的博客,并把它同步到了 CSDN、掘金这两个技术平台中。听别人说,写博客能锻炼人。我心里想这是一定的,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让人获得进步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并不是很兴奋,反而有些不是我想的那么来劲儿。后来,我想这是好事,因为再亢奋的情绪都会被无限延长的时间所打败。如果要坚持下来,光靠情绪上的高亢可不行。行动上要加油才行。

这两天上火严重,再加上烂嘴,感觉我的脸胖了一大圈。昨天,和家里人视频时,我和小妹还在比谁的脸大(从手机里看确实显得脸大)。希望过几天能好一些。

这几天,我的催眠曲都是高晓松的《矮大紧的文青手册》,它在微信读书可以听。听他将各种各样有趣地人和事,对以后的日子充满向往。有时候,也在抱怨近前的琐碎事情,有时候,又满怀期待想想以后。

我昨天读了阮一峰的一篇博文,名字叫《技术有什么未来?》。从中摘取了这几点出来:

  1. 消费已经成为技术发展的源动力和归宿,技术能够完全为消费服务吗?
  2. 消费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当我们鼓吹消费文化,企图建立一个消费社会、消费人生的时候,事情就不一样了。
  3. 所谓刺激消费,很大程度上是在鼓吹和放大人类享乐纵欲、贪婪懒惰的本性,以及金钱至上、及时行乐的价值观,将人类异化成消费工具。
  4. 以前是"技术让生活更美好",现在不然,技术只是刺激消费的工具。
  5. 理想中,技术应该发扬人性的正面因素,实际上技术却被用来放大和推动人性的负面因素。比如,我们动用大量的金钱和能源,造出一面可以移动的巨型广告屏幕,在夜晚安静的街头不眠不休地生成光污染和噪音污染,号召人们一定要去花钱享受。
  6. 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技术的未来,它是被用来帮助我们的,而不是被用来代替我们的。

阮一峰,70 后,英文名 Frank。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宏观金融、货币政策与美国经济。于2008 年 6 月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在上海一所当地大学(上海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任教。

他本人也是一名 IT 技术人员,并且对自由软件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除了写博客以外,他还有三个网站:微趣、Italo Calvino in China 和读书公园。

成就:从 2003 年开始在网络上写日志,文章包含的内容非常广博,涉及读书、版权制度、经济学、英语、历史、IT 技术、医学、电影、音乐和美术、政治学、科学、创业、互联网等 23 个大的分类,其中有的分类还包括一些更细的子条目。至 2013 年 9 月 15日,一共编写 1580 篇文章,收到 32694 条留言。

除了理性地书写各种庞杂的知识外,他的文章亦充满了人文关怀,对专制强权更是批判有加,他试图以个人单薄的力量向社会传达一种向善的理想。他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过,希望通过这些文章来教大家如何做一个独立思考者。

译作:《ECMAScript 6 入门》、《软件随想录》、《黑客与画家》、《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下一个大泡泡》等。

欢迎通过「邮件」或者点击「这里」告诉我你的想法
Welcome to tell me your thoughts via "email" or click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