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脑中的这句话回荡很久,旧有的关于这方面的思考也浮现在眼前。
人的生活离不开他人,由此判断人是群居动物。
一个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输入–>处理–>输出。人类系统(也即社会)也是如此。输入即出生,输出即死亡,处理即个体生命历程。就社会而言,处理过程尤为复杂,个体繁多,不尽相同。但是,纵观漫长的人类历史,总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事情,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后辈在这些约定里,选择性接受,并加以改造,以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
但是,一些人会质疑这些经过广泛传播的约定,即便经过合时宜的改造,仍心存疑虑。他们觉得这样接受前人的观点仍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还要用自己的脑子,经过推敲才行。合适的约定接受,不合适的拒绝。这样做,在我看来是可取的。身为人类中的个体,能够思考是幸福的,保有思考的成果则是必要的。我愿意观察前人乃至今人的观点,只为不走进死胡同。但这不代表,我要全盘接受。
但是,有些约定就像金科玉律一样,影响着我。比如:
一、结婚
我能不结婚吗?能。我会这样做(不结婚)吗?不会。我想这样做(不结婚)吗?不想。
二、生子
我能不生子吗?能。我会这样做(不生子)吗?不会。我想这样做(不生子)吗?不想。
为什么这样回答?
原因有很多层面。有个人层面,有社会约定层面。现在只谈后者:
社会长久以来的约定——结婚生子是必然发生的。社会要求我们这样做,为什么?因为社会要延续下去,不生子怎么能行?只要是两个人类就能生子吗?不是。两个人在生子前要缔结社会关系——婚姻。这种关系被社会承认,由法律约束。法律是社会约定的一层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