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还是考研?

学长学姐们的做法或者看法

A:觉得我们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不好找工作,所以从一开始就决定考研。

B:从学长 B 这里了解到:他们这一届的同学有考研和找工作的。考研的同学还有没考上二战的;找工作去向有三桶油(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有去国企建筑类公司的(实际上就是体力劳动,所以只要男生),有去教育培训机构的。还有几个同学,花钱培训,去当程序员,因为培训出来有经验,给了 6k 工资。

C:建议考研,因为不考研工资待遇低。17 级学长学姐们因为疫情在家没怎么复习,所以最终考研的人数和往届比较少。也有做程序员的,他们接受过培训,平均工资在 5k 。基本上都是在省会或二线城市。西北以西安居多。普遍对工资水平不满意。

D:不考研找不到好工作,也不想那么早就业,逃避就业就选择了考研。大家都去考研,所以就考了;或者是希望有一个更高的学历。

E:因为学校有明显的偏向——石油化工的方向,不喜欢过那种倒班的生活。现在本科生太多,去好企业还是要研究生,工资待遇肯定也没有研究生强。所以,想考研走人工智能方向,那种生活是我喜欢的。

F:这位学长是计科专业。他说,实力够的话,可以直接工作,不过学长的老师跟他说学历低容易遇到中年危机。他说,考研可以让自己接触到更好的人,接触更多的东西。不管怎么选,要坚持住。现在研究生扩招,如果不考研,担心本科生的竞争力会下降。今年计算机类的招聘,关键技术、关键位置上的东西要求都是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的。本科生就是 Java、客户端、Web 前端。

未曾谋面的朋友们的想法

A:

  1. 看你的专业无研究生学历差别大不大;
  2. 对自己能力的评估。

看法:

  1. 985、211、双一流考起来压力大,和很多二战、三战的人竞争。自己也要做好有可能不甘心而二战的准备。
  2. 双非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自己能探索机会开拓视野)不值得考,因为学历内卷严重,三年出来可能面对的境况比现在还差。三年的工作经验和自己的成长以及存的钱反而可能更珍贵——毕竟读研一直在那个框架中磨选题、论文也很累很不自由。
  3. 一切决定最终都是为了提升自己能力,即所谓核心竞争力。所以,若是决定考研,就抱着这个心态不要觉得痛苦,要想是为了自己好才去考的。如果不考,就一边提升竞争力一边找工作,如果觉得竞争力短时间提高不了,就给自己一两年时间(可以通过读研这个方式)

B:

抛开学历,单谈优势的话,应该是理论方面的优势吧。不过这个只与你的学习能力有关,与读研究生和工作并无太大关系,毕竟其实都是自学。

获取技术和是否拥有研究生学历并无太大关系。

无论哪条路,坚持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热心学习钻研,就没错。

不论是选择工作还是考研,坚持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最重要。坚持自己的兴趣,就能成就自己的优势,也就谈不上什么中年危机了。

如果要工作的话,第一份工作一定要选好,要有耐心,不要轻易妥协。

我现在的话,工作还是比较自由的,比在学校自由,所以挺开心的。

最后还要考虑自己的家庭情况。

仅供参考。

  • 不要轻易妥协
  • 考虑家庭情况

C:可以读 online master。

自我分析

我喜欢编程,愿意深入。家庭困难需要工作挣钱,讨厌学校的腐朽气息,想早点进入社会。在学校里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只有理论。但是,编程知识可以自学,工作时能接触到大的项目,考研:专硕第一年上课,第二年找工作。学术型硕士:跟着老师做课题发表论文。工作的话,可能因为忙于工作,而耽搁了自我能力的提升。随着疫情的发展,未来经济每况愈下,不知道未来会是如何。如果研究生三年之后,经济状况,不如三年前,找工作时还是不行。

专硕和学硕的区别:

这是我们国家为应对研究生扩招而特别分类的两类研究生,专硕注重动手实践能力,学硕注重学术研究能力。专硕 2 年或者 3 年,学硕 3 年。虽然读专硕和学硕都是研究生学历,但是学硕在找工作时的认可度会更高。计算机方向的专硕比学硕的学费要贵。

*培养方向不同*,这是学硕和专硕最大的不同。一般来说选择专硕就是冲着实践去的。如果考了专硕,将来再去考博会不捡便宜。老师有可能不要你,因为很多都是硕博连读,老师讲求学术门派,学术功底。所以如果将来想要考博就冲着学硕考,因为专硕是冲着实践去的,功利一些,复合一些,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快的找一个好工作。而学术硕士更侧重于理论研究,更讲究硕博连读。

关于学硕和专硕找工作的问题,其实很多 HR 也不知道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有多大差别。除非是那种特别讲求学术功底的地方,才会问你是学硕还是专硕。有这种鉴别能力的用人单位非常少,除非那种极其顶尖的,会限定就要学术硕士,就要某一个学校毕业的。

所以如果考研是冲着将来就业去的,冲着短平快去的,专业硕士捡便宜,因为它的学制短就两年多的时间,并且现在很多学校在专硕的教学中往往会引进很多社会力量。这些老师讲的东西接地气,能够快速的运用于实践。

今年,我国在学研究生总规模将达到 300 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超过 60%。(来源:教育部官网)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 341 万人,比上年增加了 51 万人。与考生激增趋势相似,2020 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比上年增加 40 多万人,达到 874 万人。

研究生教育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国外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生占比普遍在 30%以上,而我国仅为 15%,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人才培养结构需要进一步上移。

对专业硕士来说,要明确职业性是其根本特征之一,将专业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和学位审定的重要考虑,并贯穿招生录取、课堂教学、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全环节。

对学术硕士,要以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和过程管理,通过同行评议等途径,加强质量监管。而导师也要深入一线,深度参与研究生培养,大幅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国研究生教育还有扩张的空间。"在王传毅看来,研究生教育本身就具有调整就业增量、延缓就业压力的重要功能,也是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增强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扩招研究生既是国计又是民生"。他也坦言,"尽管,可能对三年后研究生的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对延缓当前疫情所导致的就业岗位紧张现象,仍具有积极意义"。

硕士招生规模年年增长。即便是这样,在一些人看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仍有可扩大的空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2018 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 1.96 人。而自 2010 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一直保持近 9 人的水平。而这一数据一直被看作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教育部给出答案:分校确定招生方案。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在扩招的专业类型上,专业硕士则获得更多关注。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

专业学位作为扩招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颇高。

扩招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但是,有专家称,此次重点扩招专业涵盖部分新兴专业,一些专业刚发展起来,教师的前期储备会存在困难。

在自己学习时,要有方向,一方面要提升名气,使简历发光,一方面深入学习,要有真本事。

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与性价比。

同样的,研究生学历固然好,但是其代价是两到三年的时间(且不论其间涉及的精力),可以说是一笔不小的时间成本了。相同的时间,对于一个本科毕业后就进入业界工作的同学,或许,他会通过实际的工程与业务,得到更多的经验,提升更多的能力?

而至于找工作,同样的条件下,研究生确实比本科生有优势。但时间并不是静止的,研究生的比较对象,应当是工作了三年的本科生,这样孰优孰劣呢?

好的研究生还是能学点东西的(说来说去还是看个人)。"耽误"的这 2-3 年放大到 65 岁退休来看不值一提,长远收益还是很大,学历鄙视链即使是互联网公司,也是有的,好的学历至少是有正向作用的,另外一方面,户口(不管是积分还是应届生)也是值得考虑。——iyaozhen

[2021-07-12]更新:

我刚才突然想到:我决定工作而不是考研,是因为:我在学校已经待了太长时间,我这个人对社交并不敏感,没有很积极地结交新朋友。如果继续呆在学校里,我会一直持续这种状态,对我以后进入社会并不好。

早点进入社会,改变自己的学生心态,让自己更快地成长。

欢迎通过「邮件」或者点击「这里」告诉我你的想法
Welcome to tell me your thoughts via "email" or click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