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地生活

最近读到一本《哲学概论》,书中出现了“哲学地生活”这一短语,我不很理解。

很少听到这个词,但好像又对这个词有些感触,这种朦胧的感觉萦绕我的心间。昨晚,去行知吃饭,一道菜令我印象深刻——花子菜。这道菜和我平时吃到的不一样,它是酸的。我以为它坏掉了,不过到现在为止(写下这篇文章),我也没有不舒服的迹象,所以,那道菜大概率没问题。当我尝到那酸,体味到与众不同的感觉时,我就在思考:是不是该停止吃它,如果吃下去自己生病该怎么办?我又想,这会不会是我吃到口味不同的食物太少,以至于遇到不同的,就以为那东西对自己是有害的。

这种情形推及至自身也是相同的,害怕接触新事物,害怕新事物会改变自己的状态。但是,我们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变得更好,而是变得更差?如果我们一直怀着变差的心态去接触新事物,那么最终很大概率会变差。因为有一个心理学的概念——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它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一个人预测或者期待某事发生,预测或者期待就真的发生了;这是因为这个人相信它会发生,他产生的所有行为都会促进预测或期待的发生。

当我们越害怕某件事的发生,某件事就越有可能发生。

饭后走路去小操场,抬头看天,星星只有两颗。操场很多人在跑步,我在散步,看到天上的一个光点在闪,告诉自己这不是星星。因为星星距离我很遥远,它传递的光能够很久都不变,所以如果一个光点在闪烁,那它一定不是星星。

散步的时候,提出了几个有趣的问题,思考的时候那种不断逼问自己的感觉很真实,很有力。

0 是谁发明的

这个问题是我第一次问自己。但是问题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这个问题引申出的无尽的思考。0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设想一下如果没有 0 的存在,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之所以会考虑到这个问题,还要从关老师说起,他是我的启蒙老师。这学期教我们一门专业课。他谈到自己对电影《信条(Tenet)》的理解——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存在当下。因为过去可以被未来改变,当下可以改变未来。他的这种理解,引起了我对时间的思考。究竟是谁定义的过去、现在、未来,更甚者,根本没有所谓的过去、现在、未来,那只不过是部分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所定义的单词罢了。

然后,我想到温度计、数轴……一切具有正负、0 的事物或数学工具。开始对 0 的存在好奇,这实在是一个极了不起的壮举。

谁定义的过去,现在,未来

上一问题中提及了这个问题。我到现在才开始真正思考,这是一个多学科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物理学,赵峥老师的《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帮我学习了这部分的知识。古罗马的奥古斯丁有一句话:"时间是什么?人不问我,我很清楚;一旦问起,我便茫然。"关于时间的讨论,最开始是从哲学开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历士多德都对时间进行过一些论述。

柏拉图

时间是“永恒”的映象;

时间是“永恒”的动态相似物;

时间不停地流逝,模仿着“永恒”;

时间无始无终,循环流逝。(36000 年一个周期)

亚历士多德

时间是运动的计数;

时间是运动持续的量度;

时间是循环的。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孔子也有过关于时间的论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些论述表明在很久以前,人类对于时间的思考已经开始了。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反过来会影响我们如何利用时间。

音乐因何而存在

我觉得这个问题已经存在我的心里很久了,只不过昨天才正式地问自己。我每天都在听,不只是手机中的音乐、生活中的音乐——人发出的声音,我也在听。音乐是为了什么而存在的?它又会如何发展?

音乐是极个人化的事物,每个人的音乐习惯都不同,喜好的音乐都不同。音乐是为了让人沉浸在一个短暂的氛围里吗?音乐的工具属性很明显,"音乐能……"的表述日益增多,音乐本身却鲜少被提及。*音乐是由演奏者使用专用乐器演奏出的带有规律频率的声波,人们听音乐就是为了与一些声波产生共鸣,进而引起自己感情的变化*。这是恰当的表述。

我经常唱,大多数的环境都是操场,跑步之后会选择一些音乐,跟着歌词唱。没有什么特定的目的,只是唱。在这种情景下,自身的某种束缚被释放,沉浸在自我的世界。

科技的未来在哪里

我对科技的未来是悲观的,但对目光所及之处的科技的发展又是乐观的。我特别好奇,如果科幻小说、电影里的事物成为了现实,我们那时该如何面对世代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我能来到未来,我会特别想知道未来人的精神状态、对于幸福的感觉……

总结

我很幸运,能够想出这几个问题思考,是否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享受思考的过程。这就是我的理解——关于“哲学地生活”。


*参考资料*:

  • 《哲学概论》杨方
欢迎通过「邮件」或者点击「这里」告诉我你的想法
Welcome to tell me your thoughts via "email" or click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