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读(2022年11月)

Listen Notes: The best podcast search engine 寻找最好播客,英文中文(至少「随机波动」搜索到了)都有

2019冠状病毒病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

如何选择图书译本? | 胡涂说

翻译的信达雅,难以全部做到。

专业技术类:信达重要。在阅读译著时,准备一本原著对照看。

社科类书籍:对译本的选择要慎重,而且多种译本可以对照起来看。

文学类书籍:译本选择最困难。先看出版社,再看译者。出版社有上海译文、人民文学、译林。

作者印象里最好的文学译本:

张谷若:狄更斯《大卫·考坡菲》

主万:纳博科夫《洛丽塔》

董乐山:奥威尔《1984》

胡其鼎:君特·格拉斯《铁皮鼓》

管震湖:雨果《巴黎圣母院》

诗歌最难翻译。

The Top of My Todo List

Don't ignore your dreams; don't work too much; say what you think; cultivate friendships; be happy.

Staring at a blank page – DayDreams in Ruby

有时候,我坐在电脑前,想写一些东西。面对着空白的文本编辑器,坐了一个小时,什么也写不出来,非常有挫折感。

后来,我想通了,提醒自己写不出来没关系,这是为好作品的发生创造时间和空间。

Planning is For Doing - by Nicholas Broune

I use a variant of this quote to summarize my philosophy: “planning is for doing”. The only purpose of a plan is to ensure better results, it has no value in itself. And as James wrote, we must know what to overlook, as sometimes it is better to have no plan at all.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177 期):iPad 的真正用途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浏览器标准被大公司左右

最近这些年,浏览器开发商(比如谷歌和苹果)从 W3C 手中夺取了网络标准的控制权。

网络标准正越来越多由大公司来决定,而不是由标准化组织 W3C 来决定。

大公司为了自己的业务,让浏览器的功能不断膨胀,目标是让 Web 网站做到原生应用可以做的一切,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大公司明白,添加到 Web 的功能越多,浏览器之间的竞争就会越少!

谁能跟上谷歌推出新标准的脚步?Mozilla 不能,苹果不能,甚至微软也认输了,放弃自己开发浏览器引擎,直接采用了 Chromium 作为自家 Edge 浏览器的内核。

想象一下,现在有一家小公司试图从头开始编写一个 Web 浏览器。简直不可能!网络如此复杂,他别无选择,只能采用少数现有的浏览器引擎之一:Chromium、WebKit、Gecko。

这就是现在的状况,浏览器市场的竞争正在越来越少。"每个人都必须采用 Chromium",这正是谷歌的计划。

谁主导了浏览器引擎,谁就控制了互联网。即使 Web 标准是开放的,理论上允许任何人实现浏览器引擎。但是 Web 标准那么多、那么复杂,实际上没有人可以实现能与 Chromium 抗衡的浏览器引擎,那么这种开放也没有意义了。

现在的 Web 标准被大公司控制,已经沦为 Chromium、WebKit、Gecko 和它们各自怪癖的集合。以后怎么可能还会有新引擎?

如果没有新的人可以编写浏览器引擎,网络就不会是开放的。开放只是一种错觉。

Effective Shell

Transitioning to the Shell

一、Navigating system

pushd(进入其他目录), popd(回到之前目录), dirs(展示目录堆栈里的目录), cd -(回到上一次目录), pwd(print working directory)/$PWD, ls(list directory), cd(change directory)

Paths(absolute, relative), ./.., cd ~/$HOME/cd(home directory)

二、Managing files

wget(web get), file(判断文件类型), unzip/zip, rm(remove, 如果要移除内部有文件的目录,需要加后缀 -r[recursive]), tree(显示当前目录结构), cp(copy), mv, mkdir( mkdir -p p[创建父目录] ), rmdir(如果目录中有文件会失败), cat(concatenated)

  • wget url -O download_location
  • 使用 rm, rmdir 删去的目录文件,会永远消失

The Illustrated QUIC Connection: Every Byte Explained

QUIC 是一种安全的基于 UDP 的控制流协议,它构成了 HTTP/3 的基础。

1, Client key exchange generation: 生成公私密钥对

2, Client initial keys calc

3, UDP 数据报 1 - Client hello

  • Client initial packet
  • TLS: ClientHello
  • Padding

4, Server key exchange generation

5, Server initial keys calc

6, UDP 数据报 2 - Server hello and handshake

  • Server initial packet
  • TLS: ServerHello
  • Server handshake keys calc
  • Server handshake packet
  • TLS: EncryptedExtensions
  • TLS: Certificate

7, UDP 数据报 3 - Server handshake finished

  • Server handshake packet
  • TLS: CertificateVerify
  • TLS: Handshake finished

8, Client handshake keys calc

9, UDP 数据报 4 - Acks

  • Client initial packet
  • Client handshake packet
  • Padding

10, Server application keys calc

11, Client application keys calc

12, UDP 数据报 5 - Client handshake finished, "ping"

  • Client handshake packet
  • TLS: handshake finished
  • Client application packet

13, UDP 数据报 6 -"pong"

  • Server handshake packet
  • Server application packet

14, UDP 数据报 7 - Acks

  • Client application packet

15, UDP 数据报 8 - Close connection

  • Server application packet

数据报含义

cd
packet header byte
00 00 00 01
QUIC version
08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Destination connection ID
05 63 5f 63 69 64
Source connection ID
00
Token
41 03
Packet length
98
Packet number
1c 36 a7 ed 78 71 6b e9 71 1b a4 98 b7 ed 86 84 43 bb 2e 0c
51 4d 4d 84 8e ad cc 7a 00 d2 5c e9 f9 af a4 83 97 80 88 de
83 6b e6 8c 0b 32 a2 45 95 d7 81 3e a5 41 4a 91 99 32 9a 6d
9f 7f 76 0d d8 bb 24 9b f3 f5 3d 9a 77 fb b7 b3 95 b8 d6 6d
78 79 a5 1f e5 9e f9 60 1f 79 99 8e b3 56 8e 1f dc 78 9f 64
0a ca b3 85 8a 82 ef 29 30 fa 5c e1 4b 5b 9e a0 bd b2 9f 45
72 da 85 aa 3d ef 39 b7 ef af ff a0 74 b9 26 70 70 d5 0b 5d
07 84 2e 49 bb a3 bc 78 7f f2 95 d6 ae 3b 51 43 05 f1 02 af
e5 a0 47 b3 fb 4c 99 eb 92 a2 74 d2 44 d6 04 92 c0 e2 e6 e2
12 ce f0 f9 e3 f6 2e fd 09 55 e7 1c 76 8a a6 bb 3c d8 0b bb
37 55 c8 b7 eb ee 32 71 2f 40 f2 24 51 19 48 70 21 b4 b8 4e
15 65 e3 ca 31 96 7a c8 60 4d 40 32 17 0d ec 28 0a ee fa 09
5d 08
Encrypted data
b3 b7 24 1e f6 64 6a 6c 86 e5 c6 2c e0 8b e0 99
Auth tag

共同世界:我的哲学之路(一) | 或许重要

作者何流记述了自己的哲学之路,我发现在他的哲学旅程中,会阅读大量的哲学书籍并且进行思考辩论,甚至是哲学写作。我的哲学旅程刚刚起步,《哲学的故事》才刚读完,未来还有很多值得做的事情。

Brain-Signal Proteins Evolved Before Animals Did | Quanta Magazine

人类大脑似乎是演化的最高成就,但是这一成就根源极深:现代大脑源于复杂性方面数亿年的增量进步。演化生物学家通过动物家族树的分支追溯了这一进程,该分支包含了所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即两侧对称生物,但明显神经系统的基本元素出现得更早。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最近的一项发现清楚地表明了这个“更早”有多早。他们发现,所有早于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生物的主要动物群都具有两种重要神经递质的化学前体,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使用的信号分子。然而,最大的惊喜是这些分子也存在于动物的单细胞亲属——领鞭虫中。这一发现表明,动物神经肽的起源甚至早于最早的动物演化。在挪威 Sars 国际海洋分子生物学中心研究神经元演化起源的 Pawel Burkhardt 认为,这一发现“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动物神经肽是何时以及如何演化的。”它还表明在对大脑运作至关重要的信号分子中,至少有一些分子最初是为了完全不同的目的,在仅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中演化出现的。动物的神经系统由相互连接的神经元组成,通过各种肽神经递质在突触之间传递信息。这些肽是神经元相互交流的语言。

The Chinese Way of Innovation | Foreign Affairs(注册登录后,可见全文)

文章发表时间:April 26, 2022

作者是 Matt Sheehan(He is a fellow at 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where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global technology issues, with a specialization in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cosystem. )

For decades, many Americans derided China as a nation of copycats incapable of creativity, let alone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Authoritarianism and central planning were thought to be naturally inimical to fresh ideas. Rapi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many in the United States believed, required the kind of fearless, “disruptive” thinking that was most at home in a freewheeling, democratic society.

几十年来,许多美国人嘲笑中国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山寨国家,更不用说突破性创新了。人们认为,威权主义和中央计划自然不利于新思想。许多美国人认为,快速的技术进步需要一种无畏的“破坏性”思维,这种思维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中最为常见。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however, the narrative has shifted, and any complacency over U.S. technological superiority has evaporated. Business columns explaining China’s seeming inability to innovate have given way to op-eds warning that it is poised to surpass the United States in strategic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5G. Policymakers in Washington who had long been content to leave technology up to Silicon Valley are now racing to find ways to bolster U.S.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counter Chinese progress. But making effective technology policy requires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how both countries got here, and what that means going forward.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叙事已经发生了转变,任何对美国技术优势的自满情绪都烟消云散了。解释中国似乎无法创新的商业专栏已经让位于专栏警告,即中国在人工智能和5G 等战略技术方面有望超越美国。长期以来,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们一直满足于把技术留给硅谷,现在他们正在竞相寻找方法,以加强美国的技术能力,并对抗中国的进步。但是,制定有效的技术政策需要清楚地了解两国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以及这意味着什么。

Traditional explanations for China's rise have focused heavily on the steal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lthough that has played a role, allowing Chinese manufacturers to crank out imitations of specific products, it is overly simplistic to imagine that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ft alone explains China’s rapid progress. In fact, that misconception deludes American policymakers into believing that all that is required to preserve the United States’ technological edge is to cut off China’s access to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e roots of China's technological takeoff are more complex, and formulating an effective U.S. policy response requires a solid grasp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a degree of projective empathy—understanding how an ambitious Chinese bureaucrat is likely to view innovation and the range of tools available for encouraging it.

对中国崛起的传统解释主要集中在窃取知识产权上。尽管这起到了一定作用,使得中国制造商能够大量仿制特定产品,但如果认为盗窃知识产权本身就是中国迅速发展的原因,那就过于简单化了。事实上,这种错误观念误导了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使他们相信,要保持美国的技术优势,就必须切断中国获取新兴技术的渠道。中国技术腾飞的根源更为复杂,制定有效的美国政策回应需要对新兴技术的牢固把握和一定程度的投射性同理心ーー理解雄心勃勃的中国官员可能如何看待创新,以及可用于鼓励创新的各种工具。

STATE INTERVENTION 国家干预

Any individual Chinese innovation is the product of creative thinking by hard-working technologists. At the micro level, these innovative processes look much the same in China as they do everywhere else. But explaining China’s technological rise at a macro level requires understanding the step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ok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one of the world’s most dynamic innovation ecosystems.

中国的任何个人创新都是勤奋的技术人员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在微观层面上,这些创新过程在中国看起来与其他地方大同小异。但要从宏观层面解释中国的技术崛起,需要理解中国政府为鼓励发展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之一而采取的措施。

From a Chinese perspective, innovation is not a delicate or mysterious endeavor that can be accomplished only by special people, and it is certainly not something that must be shielded from government meddling. Instead, innovation is viewed as a social and economic process, one that can be guided and accelerated with the right mix of physical resources and bureaucratic resolve. Although China’s approach contradicts Silicon Valley’s deeply ingrained assumptions about the necessity of free markets and free speech, it has yielded mor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commercial success than most American experts believed possible. In China, that process has involved three crucial steps.

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创新不是只有特殊的人才能完成的微妙或神秘的努力,当然也不是必须避免政府干预的事情。相反,创新被视为一个社会和经济进程,可以通过物质资源和官僚决心的正确组合加以引导和加速。尽管中国的做法与硅谷关于自由市场和言论自由必要性的根深蒂固的假设背道而驰,但它带来的技术进步和商业成功,超出了大多数美国专家的想象。在中国,这一过程包括三个关键步骤。

The first step in that process, one that took place from 2000 to 2010, was for China to create a large, semiprotected market. Fostering a nascent innovation ecosystem required markets to be lucrative enough to fuel fierce competition, but it also required some degree of protection so that the established juggernauts of Silicon Valley did not come in and steamroll local startups before they could get off the ground. China achieved this balance by combining decades of breakneck economic growth with the creation of the Great Firewall, which blocks access to leading foreign online platforms such as Facebook and Google. The prospect of winning China's massive domestic market attracted huge capital investments from abroad and fostered fierce competition, but the Firewall also gave the local startups a fighting chance against their foreign competitors.

这个过程的第一步,从2000年到2010年,是中国建立一个大的、半保护的市场。培育一个新生的创新生态系统需要市场有足够的利润来推动激烈的竞争,但它也需要一定程度的保护,以便硅谷的老牌巨头不会在本土初创企业起步之前进入并摧毁它们。中国将数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与“防火长城”(Great Firewall)的建立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这种平衡。“防火长城”屏蔽了对 Facebook 和谷歌(Google)等领先外国在线平台的访问。赢得中国庞大国内市场的前景吸引了来自海外的巨额资本投资,并促进了激烈的竞争,但防火墙也给了本土初创企业一个与外国竞争对手抗衡的机会。

Crucially, the Great Firewall was never rock solid. For most of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Firewall always remained somewhat porous, insulating the Chinese market from foreign competition but never fully isolating it from new ideas. Google, Facebook, and Twitter competed in China for years before being blocked. Less politically sensitive consumer platforms such as Airbnb, Uber, Amazon, and LinkedIn were never fully blocked; instead, they were beaten out by scrappy local startups. The Great Firewall’s porous nature allowed Chinese entrepreneurs,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to stay up to date with leading technology trends and products without letting those products dominate the Chinese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the sheer size of China’s market kept foreign tech companies on their best behavior when interacting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the hopes that it would one day give them access to a billion new customers.

至关重要的是,防火长城从来都不是坚不可摧的。在过去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防火墙一直保持着某种程度上的漏洞,将中国市场与外国竞争隔离开来,但从未完全将其与新想法隔离开来。谷歌、Facebook 和 Twitter 在被屏蔽之前已经在中国竞争了多年。政治上不那么敏感的消费者平台,如 Airbnb、Uber、Amazon 和 LinkedIn 从未被完全屏蔽;相反,它们被好斗的本地初创公司击败。防火长城漏洞百出的特性使得中国的企业家、工程师和科学家能够跟上领先的技术趋势和产品,而不会让这些产品主导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使外国科技公司在与中国政府互动时保持最佳表现,希望有朝一日这能让它们接触到10亿新客户。

U.S.-CHINESE COLLABORATION 美中合作

Those relationships were integral to the second, and most controversial, step in the process. For decades, China has maintained scientific and commercial ties to leading Western companies, universities, and labs—especially U.S. ones. These have ranged from professors at American universities collaborating with Chinese peers on public AI research to Chinese venture capitalists investing in Silicon Valley startups. Critics tend to view these ties as a vector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ft, a foot in the door that has allowed Chinese spies to steal the “crown jewels of U.S. innovation,” as a 2018 Pentagon report put it. Industrial and scientific espionage have been a major problem, but the largest impact of these transpacific ties came not from stealing, but instead from learning. Exposure to world-class innovative processes gave China the intellectual fodder—the ideas, best practices, and operating models—that it needed to ignite its nascent tech ecosystem.

这些关系是不可或缺的第二步,也是最有争议的一步。几十年来,中国一直与领先的西方公司、大学和实验室保持着科学和商业联系,尤其是美国的公司。从与中国同行合作进行公共人工智能研究的美国大学教授,到投资于硅谷初创企业的中国风险投资家。批评人士倾向于将这些关系视为窃取知识产权的载体,正如五角大楼2018年的一份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这种关系是中国间谍窃取“美国创新皇冠上的明珠”的敲门砖。工业和科学间谍活动一直是一个主要问题,但这些跨太平洋关系的最大影响不是来自盗窃,而是来自学习。接触世界级的创新过程给了中国启动其新生的科技生态系统所需的知识素材ーー想法、最佳实践和运营模式。

Beginning around 2008, Chinese engineers who had worked at Google began returning to China to found their own startups, bringing some of Silicon Valley’s culture with them. Researchers at Chinese universities began collaborating more with their peers abroad, which exposed them to fresh approaches. Chinese tech companies studied their competi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ingesting the latest tech trends and adapting the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Most of these interactions were bottom-up, driven by technologists in both countries who wanted to work with and learn from one another. Bu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peroning these relationships. It pushed for greater academic collaboration, and it dangled the carrot of market access before U.S. technology companies, encouraging them to open research centers in China.

大约从2008年开始,曾在谷歌工作过的中国工程师开始返回中国创建自己的初创企业,带来了一些硅谷文化。中国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始更多地与国外同行合作,这让他们接触到了新的研究方法。中国的科技公司研究他们在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吸收最新的科技趋势,并使之适应中国的情况。这些互动大多是自下而上的,由两国的技术专家驱动,他们希望与对方合作并相互学习。但中国政府也在维护这些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推动更大的学术合作,并在美国科技公司面前晃动市场准入的胡萝卜,鼓励他们在中国开设研究中心。

Once the market conditions and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s were in place, China took the third step, unleashing a wave of resources: investment capital,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trained engineers, and bureaucratic energy. From an American vantage point, this investment appeared wasteful and even counterproductive, since it violated the sacred precept that governments should never pick winners. On the ground in China, however, it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accelerating the diffus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technology.

一旦市场条件和国际联系到位,中国就迈出了第三步,释放出一波资源:投资资本、有形基础设施、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和官僚能源。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种投资似乎是浪费,甚至适得其反,因为它违反了政府永远不应挑选赢家的神圣信条。然而,在中国,这被证明是一种加速技术扩散和商业化的有效方法。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2017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itiative, for example, set an ambitious goal: making China the world’s preeminent AI hub by 2030. But its biggest impact was a wave of experimentation and activity across the Chinese bureaucracy and private sector. Mayors built sparkling new AI startup accelerators in their cities. Agricultural officials created pilot programs for smart fertilizer drones. Public hospitals partnered with universities to create medical AI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police departments across the country spent lots and lots of money purchasing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例如,中国政府2017年的人工智能计划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中心。但其最大的影响是,中国官僚机构和私营部门掀起了一波试验和活动的浪潮。市长们在他们的城市建立了崭新的人工智能启动加速器。农业官员为智能化肥无人机制定了试点项目。公立医院与大学合作建立医学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全国各地的警察部门花费了大量金钱购买监控技术。

Considered individually, many of these projects appeared laughably wasteful. Startup incubators in backwater towns often sat empty for years. But these scattered government efforts helped fuel an AI boom in the private sector, stimulating even greater venture investment and startup formation. In 2018, China accounted for nearly half of all global funding for AI startups, surpassing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funds allowed Chinese companies and scientists to experiment with new products, features, and approaches, and turbocharged AI adoption across the economy.

从个人角度来看,这些项目中的许多看起来都是可笑的浪费。落后城镇的创业孵化器常常空置多年。但这些分散的政府努力帮助推动了私营部门的人工智能繁荣,刺激了更多的风险投资和初创企业的形成。2018年,中国超过美国,占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融资总额的近一半。这些基金使中国企业和科学家得以试验新产品、新功能和新方法,并在整个经济领域推动人工智能的应用。

By building and protecting its markets while learning from global innovation ecosystems, China ultimately accelerated its own development of key technologies. That success wasn't all the result of some perfectly executed master plan. Instead, it was the product of ideological paranoia, smart planning, a lot of hard work, and a bit of good luck. China originally built the Great Firewall to protect its highly censore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only later stumbled into the innovation benefits. Although China’s intentions were mixed and sometimes self-contradictory, its end results exceeded almost anyone’s expectations.

通过建立和保护市场,同时学习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中国最终加快了自身关键技术的发展。这个成功并不全是某个完美执行的总体计划的结果。相反,它是意识形态偏执、精明计划、大量艰苦工作和一点点好运的产物。中国最初建立长城防火墙是为了保护其高度审查的信息环境,后来才偶然发现创新的好处。尽管中国的意图好坏参半,有时甚至自相矛盾,但其最终结果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期。

AMERICAN OVERREACTION 美国人的过度反应

Over the past four years, Washington has focused on cutting off China’s connections to the American technological ecosystem. Some of these initiatives have had real strategic value, such as the targeted controls that have prevented China from manufacturing cutting-edge semiconductors. But many of these efforts have been strategic blunders that undercut U.S. innovation and fed China’s rise. Misguided prosecutions of Chinese-born scientists at American universities have sent a chill through the foreign-born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have driven some of its best and brightest minds to return to China out of fear. More fundamentally, the era in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stop China's rise simply by cutting it off has largely passed. If the United States had cut technological ties with China in 2005, it might have slowed global innovation and hampered the United States’ own capabilities, but it probably would have hurt China more. At that point, China did not have a self-sustaining domestic technological ecosystem and bootstrapping one by itself would have taken far more time.

在过去的四年里,华盛顿一直致力于切断中国与美国技术生态系统的联系。其中一些举措具有真正的战略价值,例如阻止中国制造尖端半导体的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但是,这些努力中的许多都是战略失误,削弱了美国的创新,助长了中国的崛起。美国大学对中国出生的科学家的误导性起诉,让外国出生的科学界感到不寒而栗,并迫使一些最优秀、最聪明的科学家出于恐惧回到中国。更为根本的是,美国仅仅通过切断中国的崛起就能阻止中国崛起的时代基本上已经过去了。如果美国在2005年切断与中国的技术联系,可能会减缓全球创新,阻碍美国自身的能力,但这可能会对中国造成更大的伤害。在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内技术生态系统,要想自己建立一个这样的生态系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China today already has most of the raw ingredients for technological success, and the haphazard cutting of bilateral ties would likely be counterproductive. Instead,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take targeted action to maintain Chinese dependence on foreign technology while continuing to attract and engage with Chinese innovators. For maintaining that dependence, the best point of leverage is semiconductors, specifically the highly specialized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that is produced only by a handful of U.S. allies. For attracting Chinese talent, America's universities act as a powerful magnet for high-end researchers, but reforms to the U.S. immigration system are urgently needed to keep those people in the country after graduation.

如今,中国已经拥有技术成功的大部分原材料,随意切断双边关系可能会适得其反。相反,美国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维持中国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同时继续吸引和接触中国的创新者。为了保持这种依赖性,最好的筹码是半导体,特别是只有少数美国盟友生产的高度专业化的制造设备。为了吸引中国人才,美国的大学成为吸引高端研究人员的强大磁石,但美国移民制度的改革迫切需要,以便让这些人毕业后留在美国。

Can the United States learn anything from China when it comes to accelerating its own tech ecosystem? The two countries have such drastically different systems of government that simply copying the Chinese model is impossible.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attempt to block the Chinese apps WeChat and TikTok were blocked by the courts. And mayor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will not suddenly start creating pilot programs for autonomous drones on the federal government’s orders. But there is a deeper lesson to be learned. If the United States hopes to maintain its edge over China, the U.S. government must be willing to experiment with new ways of incentiviz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ven if some efforts result in wasted funds or fail entirely. If every failed project becomes a partisan bludgeon, then innovation policy will grind to a halt.

美国能从中国身上学到什么,来加速自己的科技生态系统吗?两国的政府体制截然不同,不可能简单地照搬中国模式。特朗普政府试图屏蔽中国应用程序微信(WeChat)和 TikTok 的努力被法院屏蔽。而且美国各地的市长也不会突然开始按照联邦政府的命令为自主无人机创建试点项目。但还有更深层次的教训需要学习。如果美国希望保持其相对于中国的优势,美国政府必须愿意尝试新的激励技术发展的方式,即使一些努力导致资金浪费或完全失败。如果每个失败的项目都成为党派的大棒,那么创新政策就会陷入停滞。

The congressional proposal to create a “technology directorate” in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a new division empowered to connect academia,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to accelerate deployment of commercial technology—offers a promising start for this kind of experimentation. The resources and scope of the technology directorate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intense debate in Congress and will be decided as the House and Senate attempt to reconcile their competing bills in the months ahead. The proposed directorate is a far cry from China’s “flood the zone” approach to catalyz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ut its emergence suggests that the U.S. government is beginning to recognize that it can no longer afford to simply fund basic research and leave the rest up to the markets.

国会提议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内设立一个“技术董事会”,为这类实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国家科学基金会是一个新的部门,有权将学术界、政府和工业界联系起来,以加速商业技术的应用。技术董事会的资源和规模一直是国会激烈辩论的主题,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由参众两院试图调和彼此竞争的法案时作出决定。拟议中的董事会与中国催化技术发展的“洪水区”方式相去甚远。但它的出现表明,美国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它不能再仅仅为基础研究提供资金,而将其余的资金留给市场。

No single bill or innovative policy will be enough to ensure the United States maintains its edge in technology. If China’s trajectory teaches American leaders anything, it is that stimula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be a messy, muddled, and often contradictory process. Given the stakes of this competition, the United States cannot let that messiness cause paralysis.

任何单一的法案或创新政策都不足以确保美国保持其技术优势。如果说中国的发展轨迹给了美国领导人什么启示的话,那就是,刺激技术创新可能是一个混乱、混乱、往往相互矛盾的过程。考虑到这场竞争的利害关系,美国不能让这种混乱局面导致瘫痪。

产品沉思录 20220626 期:寻找指南针,构建护城河。

怎样摆脱恶性竞争?围绕自己的特点构建独特的优势,形成自己长期且独特的职业护城河。

构建产品和构建个人职业护城河有些许相似之处,要有好产品才能留住顾客,个人要有突出技能才能让别人信赖自己,继续与自己合作。

当要做职业选择时,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哪些事情今天做,能让明天的你更容易获得想要的资源和机会?

四种不同类型的职业增长飞轮(或者称为资产):

  • 知识资产:独特且别人无法复制的专业知识/技能
  • 金融资产:现金/期权/股票等
  • 文化资产:通过分享的知识资产,建立起来的个人品牌/定位
  • 社会资产:利用个人品牌,结识更多人脉,建立深厚关系

上述四个循环是不断加强的,但如果彼此割裂会有以下问题:

  • 你很有钱但不受尊敬,因为人们会因为钱而利用你。
  • 你很知名但不受尊重,因为人们用你来发布博眼球的信息。
  • 你认识很多人但不受尊重,人们仅仅利用你来结识他人而不会为你带来价值。

尊重是最重要的一个飞轮,但尊重无法直接获得,它是其他东西的副产品,而最佳的获取道路是通过你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知识资产是促进其他飞轮的重要手段。

这不是说其他资产就不重要。只不过当你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资产,就更容易得到其他资产。但也要注意保证其他资产不要成为限制因素:

  • 需要保证最低可行性的金融资产,来确保不要去为钱而做无聊的工作。
  • 需要确保最小的人脉网络,明白该去帮助哪些人而不是将自己封闭起来。
  • 需要在小圈子内建立其自己的品牌,至少让圈内人有所了解。

网络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让我们更加专注于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

那么,怎样构建独特的知识资产?

有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 这些能力是否是可以被培训的 。如果可以,那么你仍免不了掉进恶性竞争的陷阱里。

一些确定自己独特知识资产的小 Tip:

  • 什么事情是对自己来说容易做,而对别人来说很难的事情。
  • 哪些技能和资产别人很难抄袭。
  • 挑选现在还很小,但是将来会很大的事情做。
  • 假如现在需要你投入一万个小时,你会选择什么。

最好能找到 2-3 件事情的交集,即使你并不擅长其中的某一件。全局最优胜过局部最优,而这种混搭则让你变得与众不同。但要小心关注点过于泛化,因为许多人选择泛化并非是真正喜爱并擅长,而是在为自己无法坚持找借口。

进一步阅读:

Climate change - 80,000 Hours

Could climate change lead to the end of civilisation?

气候变化会导致文明的终结吗?

Across the world, over half of young people worry that, as a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humanity is doomed. They feel angry, powerless, and — above all — afraid about what the future may hold.

从世界范围来看,超过半数的年轻人担心,人类因为气候变化而灭绝。他们感到愤怒、无能为力,最重要的是,他们害怕未来会发生什么。

Climate change matters so much, to so many, not just because of the suffering and injustice it’s already causing, but also because it’s one of the few issues that has obvious potential to affect our world over many future generations. We think safeguarding future generations is a key moral priority, and should be a crucial consideration in prioritising problems on which to work.

气候变化如此重要,对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因为它已经造成的痛苦和不公正,还因为它是少数几个明显有可能影响我们后代的问题之一。我们认为,保护子孙后代是一个关键的道德优先事项,在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优先顺序时,也应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If climate change could lead to the end of civilisation, then that would mean future generations might never get to exist – or they could live in a permanently worse world. If so, then preventing it, and adapting to its effects, might be more important than working on almost any other issue.

如果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文明的终结,那么这将意味着未来世代可能永远不会存在——或者他们可能生活在一个永远更糟糕的世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防止它,并适应它的影响,可能比解决几乎任何其他问题都更重要。

So – what does the science say?

那么,科学怎么说?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is, to our knowledge, the most authoritative and comprehensive source on climate change. The report is clear: climate change will be hugely destructive. We’ll see floods, famines, fires, and droughts — and the world’s poorest people will be affected the most.

据我们所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是关于气候变化的最权威和最全面的资料来源。这份报告很清楚:气候变化将具有巨大的破坏性。我们将看到洪水、饥荒、火灾和干旱,而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将受到最严重的影响。

But even when we try to account for unknown unknowns, nothing in the IPCC’s report suggests that civilisation will be destroyed.

但即使我们试图解释未知的未知因素,IPCC 的报告中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文明会被摧毁。

This isn’t to say society shouldn’t do far more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这并不是说社会不应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得更多。

That’s because climate change’s impacts will still be significant – it could destabilise society, destroy ecosystems, put millions into poverty, and worsen other existential threats such as engineered pandemics, risks from AI, or nuclear war. If you want to make climate change the focus of your career, we include some thoughts below on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help tackle it.

这是因为气候变化的影响仍将是巨大的——它可能破坏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系统,使数百万人陷入贫困,并加剧其他生存威胁,如人工流行病、人工智能风险或核战争。如果你想把气候变化作为你职业生涯的重点,我们在下面提供一些帮助你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So yes, climate change is scary. And people are right to be angry that too little is being done.

But we’re not powerless.

And we’re far from doomed.

是的,气候变化是可怕的。人们对于政府做得太少感到愤怒是正确的。

但我们并非无能为力。

我们还远没有完蛋。

——未完待读——


人工智能,核武器导致人类灭绝的可能性比气候变化大得多;

但是,气候变化会导致地球上最贫困的那些人,承受更多的苦难。

My guiding principles after 20 years of programming | by Alex Ewerlöf | Medium

作者从 1999 年开始编程,到今年(2020 年)已经 20 多年。刚开始学习 Basic 但不久转到 Pascal 和 C,然后通过 Delphi 和 C++ 学习面向对象编程。2006 年开始学习 Java,2011 年开始学习 JavaScript。从事领域广泛,从机器人、金融医疗科技到媒体电信。有时,我有不同的头衔(研究者、CTO、TPM(技术产品经理)、老师、系统架构师或者团队领导者),但在这些身份之后我一直在编程。我研发的产品,有些服务于百万人,有些在上线之前就已经失败。我做过顾问,还创过业。我花很多时间在开源项目、闭源项目和公司内部的开源项目(由公司内部的各个社区开发)。一开始在微控制器上工作,后来专注于移动端和桌面 App,再到后来的云服务和后来的无服务。

作者总结了工作 20 多年的一些指导原则:

  1. 不要被工具困住:库、语言和平台等。尽可能使用原生结构。不要曲解技术,同时也不要曲解问题。 为工作找到合适的工具 ,否则你只能寻找适合工具的工作。
  2. 你并不是为机器写代码,你写代码是为了你的同事和 未来的自己
  3. 任何重要且有价值的软件都是协作的结果。高效沟通,开放协作。开始信任别人,并获得对方的信任。以身作则,让追随者成为领导者。
  4. 逐个击破。编写独立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各自的用途,所有模块松散结合在一起。分开测试各个模块,然后合并在一起测试一遍。保证测试接近现实情况,但也不放过边缘用例。
  5. 抛弃自我 。不要让自己成为提供优质代码的关键人物。让人们找到自己修复漏洞和添加特性的方式。解放你自己,让你及时进行下一个项目或工作。不要拥有代码,否则你将永远不会成长。
  6. 安全措施是分层次的:每层都需要能被单独访问,同时每一层次之间都有联系。风险是一种商业决策,与脆弱性和概率都有关系。每一个产品或组织都有不同的风险偏好。经常围绕这三个主题进行激烈讨论:用户体验、安全和性能。
  7. 意识到每段代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最终都会走向死亡。有时产品在婴儿时期便夭折。把这放下让它走。了解四种特性的区别,把你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哪里。
  • Core:核心特性像汽车引擎,必不可少。
  • Necessary:必要特征像汽车的备用轮胎,很少用到,一旦使用就有很大帮助。
  • Added value:附加特性像汽车上的杯座,有更好,没有也可以。
  • Unique Selling Point:独特卖点,顾客买你的产品而不是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
  1. 不要将身份和代码绑定。不要将任何人和他们自己的代码绑定在一起。明白每个人和自己的产品是分开的。Don't take code criticism personally but be very careful when criticizing others' code.
  2. 技术债就像快餐。偶尔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习惯于这些,产品会被快速杀死,以一种痛苦的方式。
  3. 有很多看似相同的解决办法,如果要决定这些选项,按照以下优先级: 安全 > 可靠性 > 可用性(可访问性 & 用户体验) > 可维护性 > 简单(开发者体验) > 简洁性(代码长度) > 财务 > 性能。 但不要盲目按照这个优先级 ,因为这还要根据具体的产品。和其他职业一样,你有更多经验,就更能在每个给定选项取得平衡。
  4. 复制粘贴催生 Bugs。Bugs 就是这样产生的。复制的时候仔细阅读代码,引入代码库的时候仔细审计代码。Bugs 存在于复杂代码中,自己的代码自己要熟悉。
  5. 不要只写顺利场景的代码,出错时的代码提示同样重要。一个好的错误提示可以告诉开发者发生了什么、如何检测、如何解决。验证所有系统输入(包括用户输入):提前犯错提前找到解决办法。提供给用户足够多的出错解决方案,让他们快速解决问题。
  6. 不要使用依赖关系,除非导入、维护、处理它们的边缘情况/错误以及在它们不能满足需求时进行重构的成本明显低于你自己的代码。
  7. 远离炒作驱动的发展。但要尽你所能地学习。总是有一些宠物项目。
  8. 走出舒适区,每天学习。教授你学习的内容。只要你一直在学习,你就永远不是大师。让自己处于多种语言环境、技术和文化下,保持好奇心。
  9. 好的代码不需要文档,极好的代码拥有不错的文档,这样任何人对这个东西都可以从不熟悉到熟悉,并应用于自己的事情。如果一个特性没有被文档记录下来,那么这个特性就不应该存在。
  10. 尽可能避免智能地覆盖、继承和隐式。写纯函数,它们更容易测试和理解。如果函数不够简洁就应该是一个类,代码构造如何是不同的函数,则应该有不同的命名。
  11. 在充分理解代码之前不要编程。你需要逐步经历代码-测试-改进的循环,探索问题空间,直到你到达终点。
  12. 不要解决一个不存在的问题。不要做投机性的编程。只有在一个可扩展假设被验证后才开始扩展代码。Chances are by the time it gets extended, the problem definition looks different from when you wrote the code.不要过度设计:专注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和以有效的方式实现解决方案。
  13. Software is more fun when it's made together. Build a sustainable community. Listen. Inspire. Learn. Share.

别人老师对他的忠告

https://twitter.com/FreiheitYu/status/1533076975014772741

大学毕业前几位老师的嘱托,这么多年来都很受用:

  1. 要掌握一门能赚钱的技能
  2. 务必坚持读书
  3. 保持对正义的信仰很重要,但还要有清醒的头脑
  4. 准备挺身而出时,也应当“披挂上阵”而非“赤膊上阵”
  5. 保留人文情怀必然会付出相应的世俗代价,不可能好处占尽
  6. 人生短暂,该玩的该体验的,不要错过

来自 李嗲 Lydia

最近裁员新闻很多,和大家分享几点忠告:

1.不论是选择考编考公,还是选择互联网外企 AI 公司等等,都要放弃幻想,现在以及以后,都没有铁饭碗了。很多地方体制内也发不出工资了,发得出工资的地方也到处调任领导,新官上任三把火各种搞改革,面对各种变化和折腾,体制内更难受,因为他们根本没得选。“拥抱变化”不是一句口号,是每一个想生存下去的人必须有的觉悟。

2.真正的铁饭碗不是更大的平台更好的行业,而是价值。你能为他人创造价值,你就永远有饭吃,你能让一个公司的人都有饭吃,你就能当老板。除此以外的什么管理之道,战略规划,企业文化什么都是虚的。做知识付费里赚钱的那批人,都是帮别人赚钱的人,你给我交 300 块我让你赚 1000 块,这种课当然能买爆;税筹规划的生意为什么火,我帮你“避税”几千万,收你几百万不过分吧。这样的生意不需要“营销”,不用讲概念,利益驱动的生意自然就滚起来了。

所以,做任何公司做任何岗位,都要为如何帮老板挣钱而焦虑得睡不着觉才行,你帮老板买车买房了,老板当然愿意给你分个三瓜俩枣,够你生存的。不要总觉得资本家在剥削你,反过来想,你就一定会是人生赢家;

3.越是熊市,越应该慢慢定投收集筹码,牛市来了才追得上,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走到绝境,不要轻易被震荡出局洗下牌桌,不要过早地离开一线城市或者竞争激烈的行业、公司,等到疫情来临,看到某些“新一线”城市的骚操作后,你才会明白苟活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有多么大的安全感。房子会有的,只要你熬得住,熬得起。不要听信父母辈对于安全感的定义和想象,这个时代变了。会冲浪的人才有最大的安全感。

4.既然是吃青春饭的工作,就狠狠地吃青春饭,在年轻的时候攒够一辈子的钱早点转化成固定资产提前退休,不要拿着低薪和期权去创业公司 996,那纯属有病。去正常点的公司下了班再接着副业接着斜杠或者不停社交见人攒资源,一刻也不要休息,萧红说“生前何须多睡,死后自会长眠”,换做这里可以改改,年轻的时候自己卷自己,老了卷不动了自然有的是时间休息。(但也不是让你把自己累到猝死,就不要轻易偷懒摸鱼混日子)

5.陪伴家人也是需要高质量的用心的,用你在公司学到的那一套,组织和规划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聚会,让他们一下子可以记很多年,出去社交都有谈资——“哎哟我那个侄子哦,上次回家给我们玩了一把无人机/打了一次 VR 游戏/看了一个什么话剧,哦哟哟新鲜玩意。”然后用少量高质量的服务解放你的假期时间,不要没完没了的家庭聚会,堵住他们的嘴,也让你父母抹得开面子,然后把剩下的时间把自己关起来学习,加班,搞自己的事情。亲戚没有同行可靠,你老了还是得靠同行互相提携混饭吃。

by 李嗲 Lydia

新时代,拥抱变化 by 曹大

这个世界其实一直是变化的,最近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很顺利,很多年轻人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但我们知道,从历史长河来看,稳定和增长其实是偶然的,而动荡和起伏才是历史的主流。

所谓调整也有两面性,从经济结构上来说,这些年高速增长的背后,确实很多历史积淀的问题需要去解决;确实有一些不和谐不健康的经济扩张需要进一步的规范;确实有一些分配不公和挥霍资源的行为需要遏制。当然,从节奏上来说,是否可以做的更平稳一些,更人性一些,值得商榷。

作为普通人,我们知道,时代的一粒灰,就可能是摧毁一个家庭的一座山。新的岗位会出现,新的机会也会出现,但这些更多属于新的一代人,作为旧人,如果只是坐等,那么很可能,你等不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这次变化很可能是深远的,年轻一代人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深远的变革,因为你们所经历的中国,基本上是属于一条快速车道上直线疾驰的状态。但年长的人会记得,什么是深远的变化,比如 80 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比如 2000 年的闯关世贸。

这绝不是前几年,一些防范投资过热,或者紧急救市的那种经济政策调整,这是深层次的经济格局调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有些改变,很可能是长期的。

高速增长从来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特别是中国这样变态级的选手,从追求增长到优化分配,是这次变革的核心理念。而优化分配,当然也是为了后续更长久的持续发展。

那么,我们还要记住一个事实,虽然知乎上各种年薪百万,甚至我看到有人觉得毕业入职巨头拿个年薪三四十万属于羞辱性的工资。但现实是,在现在的中国,月薪过万就已经是高收入人群。家庭年收入折合三四十万人民币,即便在很多发达国家,也是妥妥的中产阶级,而且通常是中产阶级里比较靠上的部分。美国也不是只有硅谷和互联网巨头,美国传统领域的技术人才薪酬,其实也不过如此。

认清这一点,也就希望年轻人认清一个现实,优化收入分配,不代表你们的收入会提升。因为你们很多人,特别是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很多人自毕业始,就已经是中国的高收入阶层,这听上去很诡异,但这真的是现实。

年轻人面对变局,应该做怎样的准备:

一、调整预期

每年稳定加薪,收入稳定增长,可能不再是常态。求职的时候,可能面临的竞争难度更高,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虽然优秀人才仍然会被市场追逐,但优秀的标准,我瞎猜一下,应该会飙升。因为提供给优秀人才的整体坑位变少了。 随时了解自己在业内的合理薪资水平。

二、增强通用能力的训练

什么是通用能力:英语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读一些有关经济学、博弈论)

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理解变革的因果关联,这有助于理解自身的位置和价值,在关键决策中做出合理的判断

三、健康的心态

不要因为前景不好就自怨自艾,乐观积极的心态能让未来的贵人拉自己一把。

四、跟踪时事动态

很多时候,一个人所谓预判能力强,并不是他真的预判到了某些事情,而是某些事情已经发生的时候,别人没有意识到,而他意识到了。你并不需要去猜测未来,你只需要比别人更早的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你就已经能掌握判断先机。

比如,蚂蚁金服暂停上市的那一刻,其实很多互联网巨头后续的事情已经决定了,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仅仅当作是一个孤立事件,其实很多很多看似无关的事都是同源的。

五、做好个人和家庭风控

六、让自己增加一些多样性

七、帮助值得帮助的人

八、保持健康

by 即刻-唐唐唐僧人

天气冷了,跟大家说点儿暖心的话吧。

分享一个我自己觉得很有帮助的心法:“把自己想象成农民一样去生活”。

怎么理解呢?其实我一直认为,传统的农民,是最理解、最懂得遵从自然规律的一群人。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采摘,什么时候要做御寒的准备…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大自然无声无息,但自有规律。农民不会有任何想要和大自然较劲的想法,只是理所当然地接受一切,然后做好准备。

谁都知道,冬天就是不适合播种的;谁都知道,春夏就是不能被浪费的。所以冬天,在炉火旁;夏天,在田地里;冬天就过冬天,夏天就过夏天。

但是在急遽变化的年代里,很多人喜欢“较劲儿”。

什么是较劲呢?不断把注意力投射到自己不可控,或是某种负面的“可能性”上(仅仅是众多“可能性”之一而已)。然后,为了回避这种不安全感,想要去“操控”世界。

比如:感情中,遇到分歧和矛盾,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对方为什么不能是这样?”而不是“ta 是这样的人,我要怎么和 ta 相处?”再比如,职场上,遇到分歧,小朋友可能会想着要争取说服对方、评估自己喜不喜欢跟这个人合作,但“老油条”们往往会思考“如果我需要和 ta 合作,我要提供什么能提高成功的概率?”

当前者想的是“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能来适应我?”“这个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后者早已飞快接受世界展现出的每一个不同然后思考“我怎么样更好地配合这个世界?”

以前,每当遇到类似的时刻,我就会问自己,农民会天天质问老天爷今天为什么不下雨吗?不会,也不能。

于是心安,该做啥做啥;把自己忘掉,钻进去思考“这个事情要求我怎么做”,结果证明比歇斯底里的抱怨和 judgment 有效太多。而一旦形成做事的反馈正循环,你会发现,世界对你是如此慷慨恩赐。

更重要的是,一旦开始用这种视角审视自己,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就像大自然并不必然会在曝晒之后降雨一样,你的对象也并不必然会理解你,你的上司也并不必然要认可你。怀着这种谦卑,就会对生活中的美好有更敏锐的感知和更知底的珍惜;而这种态度,会引导身边人进一步把美好赐予你。

这就是“不较劲”的智慧。

有启发的句子

从 Slava Akhmechet: How I Read 这里知道,可以建立一个关于读书的实验室,实验室里有很多工作台,每个工作台是一个领域,领域下是通过阅读五本书的一个组合,获得的一种工具。工具多了。就成了瑞士军刀。这样遇到问题就能够根据问题领域找到应对之道。


我一生中不爱任何民族,不爱任何集体。不爱德意志,不爱法兰西,不爱美利坚,不爱工人阶级,不爱这一切。我只爱我的朋友,爱我身边的人。我只知道,只信仰的唯一一种爱,就是爱人。——汉娜.阿伦特


喜欢的事用心去做,不为职责。——电影《假偶天成》


'Cause impress.js may not help you, if you have nothing interesting to say. – impress.js


成熟的一些标志:

能克制欲望,不追求即时反馈,延迟享受。

保持一致性,无论在人群中还是独处时,知行合一,不卑不亢,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

心中始终有底线、有原则、有追求。

时刻反省自己:what在做什么、why为什么这样做、how如何做的更好

—— 尼古拉斯·鱼

https://www.scarsu.com/escape\_from\_the\_world/


My friend Jason, who'd just finished his Ph.D. in Applied Physics, said the wisdom he'd learned was “Don't squander your ignorance.” He explained that once you learn something, you end up taking it for granted and it becomes so much harder to overcome your tacit knowledge and ask simple, but important, questions.

不要浪费你的无知。当你对一门知识毫无所知时,最容易问出简单而重要的问题。

一旦你习惯了某种现象或事物,认为它是理所当然时,思维就不知不觉受到了限制。 https://www.timescale.com/blog/how-postgresql-views-and-materialized-views-work-and-how-they-influenced-timescaledb-continuous-aggregates/

Every person learns at a different speed and that's ok.

Is your speed, and you'll be fine in the future if you are consistent.

Don't compare yourself to others because we tend to see only the good in them.

Learn at your pace.

Great point, everyone's journey is different. Just take small but consistent steps everyday

autfu 的开源经历 https://antfu.me/posts/about-yak-shaving-zh


Randy 的编程经历 https://lutaonan.com/blog/my-coding-road/

把自行车做成了自动驾驶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V411x72a

钉钉创始人陈航的成长故事 https://cjxy.zust.edu.cn/info/1075/1727.htm


丁红的奇特的、令我向往的人生经历(海马星球播客已被封杀) https://www.jianguoyun.com/p/DWVRG5MQzZOlBxjFyaUE

  • 选择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拒绝不合适的朋友
  • 有些事情,只有做了,才会看到,有很多人,在做和我一样的事情
  • 考试这种事情,它不是个凭运气的问题;它的结果取决于,你花多少时间和毅力的问题
  • 先试了再说,不要想着自己干不了;(6 分的时候做成了一件 10 分的事)一个机会只给你打 6 分,你要拼命争取那个机会,为什么?失败了是应该的,万一不小心成功了呢?如果你真的很努力地争取这些机会,你就会很努力地弥补这些不足,慢慢的你的能力就会往那个方向提高;如果一个机会给你打 10 分,那个机会本来就是你的,没有必要争,就看你要不要
  • 对一件事的爱够不够?如果够,你就能够排除万难,做到你想做的事情

编程启蒙/从社区学习/个人竞争力(本期人物:Randy,AB) https://binary.2bab.me/episodes/008-enlightenment-n-self-innovation

  • Randy 对编程的理解升华到信仰——《社交网络
  • Randy 的启蒙书《JavaScript DOM 编程艺术》和《JavaScript 高级程序设计》
  • 了解做一件事,如何入手
  • 人是不可靠的,让程序辅助自己编程
  • 开源社区帮助 Randy 赚取名声
  • 前端简历没有区分度
  • 在技术社区和别人不一样
  • 每天看 Twitter、HN:看别人怎么解决问题
  • 听技术大会 JSConf,React Conf
  • 习惯于英文技术环境

maya 的故事,让我记忆深刻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1257677cc5f215c6e0b868a?s=eyJ1IjoiNjA1NGU4NjFlMGY1ZTcyM2JiMjRjMzQ4In0%3D%0A

  • 如何理解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https://twitter.com/codingyuri/status/1437019319557308416?s=19

  • 做真实的自己
  • 不知道一些事情是完全 OK 的
  • 参与进自己的学习活动中
  • 变得强大起来,不受别人的消极影响
  • 建立有意义的链接

张一鸣:我的大学四年收获及工作感悟

  • 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 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技能
  • 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
  • 不甘于平庸
  • 不傲娇,要能延迟满足感
  • 对重要的选择要有判断力

Steve 说 212 期 - 杜素娟 - 文学是人生的后悔药

  • 建立多元价值体系,相信自己

入职帆软一个半月有感


论独立思考

假如一个庞大的图书馆被弄得乱七八糟,其用途就不如一个小型然而井井有条的图书馆。同理,你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不过,你要记住,假若你对这些知识并不进行独自的深思熟虑,这些丰富的知识给你的价值,就比少量的知识给你的价值要小得多。因为只有当你把每一真理都同其他真理比较后,你才会使你的知识有条不紊,你才可能真正占有你的知识,把它变为你自身的力量。你能够深思熟虑的仅仅是你所知道的东西,因而,你应当主动学习;反过来说,你所能知道的也仅仅是那些你深思熟虑的东西。

看来,你可以自觉地使自身投入读书和学习中,然而,你实际上不可能使自己完全投入思考:思考需要精心培植,就像火苗需要风扇助力一样。它需要对其本身的目的保持某种兴趣。这种兴趣,或是一种客观的兴趣,或是一种纯属主观的兴趣。后一种兴趣只可能关注影响我们个人的东西;而前一种兴趣只属于那些就其本性便愿意思考的人,即那些把思考看作与呼吸一样自然的人,而这类人微乎其微。这就说明,为什么大多数学者并不会思考。

大脑凭自身独立思考所产生的效果,与那些通过读书所产生的效果之间存在的差异,是非常非常之大的;所以,使人的心灵下决心思考与使人的另一部分心灵下决心读书这种根源性的差异,乃在继续扩大。这是由于,读书是强行在人的头脑中注入思想;这些思想在读书的时候,与人们心灵的情绪和指向是背道而驰的。这就如印章在蜡块上打下其印记一样。心灵完全听凭外在的强制,毫无兴致地去思考这、思考那。相反,当独立思考时,心灵任随其自身的兴致。此时,思想更多的是被它周遭直接环境所决定,或由联想或其他东西来决定。而可见的周遭直接环境并不像在读书时那样,向心灵强行注入某种单一的思想;它们只向心灵提供思考的契机和素材,让心灵按适应其本性和当下情绪的方式去思考。其结局是:大多数情形下,读书都会使人的心灵失却弹性,就像久压的弹簧一样。

所以,一个人若想在根本上决不具有一点个人的见解,那么,最保险的方式,就是在你有空的时候立即拿起一本书。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形的存在,正好说明,为何博学使大多数人变得迂腐和愚笨,还不如按他们的本性任其发展;而且,还使他们的写作失却所有生动活泼的感染力,他们正如普柏所说:持续地读个不停,但自己的书却从没有人读。

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考,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唯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别人餐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落下的衣衫。

读书仅仅是独立思考的一个代用品。它意味着让他人引导你的思绪。于是,许多书的作用,不过是告诉人们使你铸成大错的方式有多少,使你误入歧途的程度是如何的深,假如你真要听它们的引导的话。——所以,只有当你自身的才志枯竭时你才应去读书;当然,才志枯竭即便在仁人智士那里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时常或有这样的情形发生,一个你凭独立思考缓慢和苦苦思索都不得其解的真理或洞见,会在某一天被你在一本已经写成的书上轻易地发现。但是,假若你是经由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这一点的,那么,在更多的时候会更有价值。因为,只有在此时,它才会作为一个内在部分和活生生的成员进入你思想的体系中,与你的思想结成完美和牢固的和谐,与它的其他推论和结论协调一致,带着你整个思维方式的色彩、印记,并在你所需要的时候随叫随到。因而,可以说,它已经坚固和永远定居在你的心灵中。歌德诗歌中,对此有完美的运用,甚至作出完美的解释:那些你从父辈继承而来的东西,你必须首先通过自己去赢得它,如果你想真正占有它的话。

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这就说明,为什么一个思想家和一个学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那些终其一生于读书和靠书本获得智慧的人,就像那些凭旅行指南了解一个国度的人一样。他们可以对大量事物都采撷到一些信息,但在根本上,他们并不具有对该国度究竟如何的联贯、清晰、全面的知识。相反,那些毕其一生于思考的人就像那些亲自访问过该国度的人,唯有他们才真正的熟悉这个国度,具有关于它的联贯知识,而且才真正在这个国度中流连忘返。

独立思考的人与日常那种书本哲学家之间的关系,就像目击者和史学家之间的关系一样。前者所吐露的是他自身的直接经验。这就说明,为什么独立思考的人之间,其观点在根本上都是一致的,他们的差异仅仅是出自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因为他们所表达的只是他们客观上领悟的东西,相反,书本哲学家们,所报告的或是这个人所说的东西,或是那个人所思考的东西,或是另外一个人又反对的东西,等等。所以,他要比较、掂量、批评这些陈述,进而找到问题的真理所在。由此看来,他实际上酷似具有批评眼力的史学家。

纯粹经验与思考的关系,就像进食与消化的关系一样。当经验夸口说,唯有通过它的发现人类知识才会发展时,就像口腔夸口说只有它维护着身体的活力。

总之,只有那些从一开始就是由你内心指导而进行的思考,才具有价值。思想家,可以被分成以下两种情形:那些由其自己内心的指导而进行思考的思想家,和那些受他人指导而进行思考的思想家。前者是真正的为其自身的思想家,他们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内心之中本身就充满了热情。他们生存的快乐和幸福全在思考活动之中。后者是雄辩家,他们把自己表现为思想家,进而从他们企求自他人那里得来的东西中去寻找幸福。这就是他们渴望的东西。一个人,究竟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思想家,可以从他整个的风格和气质中很快地看出来。李希腾堡是前一类型之典型,而赫尔德则是后一类型之代表。

精神产品要受到赞扬,其命运往往不幸。它必须要等待那些本身只能写点低劣作品的人,来吹捧它高尚。一般说来,它必须从人类的判断力手中,接过自己的皇冠;就像宫人无生殖能力一样,这种判断力,对大多数人来说,也的确是微乎其微。他们并不懂得如何识别真假良莠,如何辨认真金黄铜。他们感受不到平庸和超凡脱俗之间的巨大差异。没有人独持己见,大家都是人云亦云,这是超凡脱俗之人难以发现的口实:这也是平庸之辈尽力让不寻常之人脱颖冒尖的伎俩。其结果,就造成了一句古老诗歌听说的那种退化现象:大地上,哪有伟人的宿命?他们不再生存,人们不欣赏他们。

一旦有真诚和优异的大作问世,它首先面临的是,它的前进道路上,充斥了不少低劣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还被人们看作是杰作。它费尽口舌拼命为自己争得一席地位,并参与到时髦的潮流中去。不需多久,它很快就被人世间涌现出的那些矫揉造作、头脑简单、粗俗不堪的模仿者所淹没,这样,它就可以悄悄顺利地进入到天才的殿堂之中。由于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原作者严肃地认为这些模仿者同他一样都是伟大的作家。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伊阿特遂用这样的诗句引出了他著名的二十八个文学寓言:在任何时候,那些庸俗的大众,总是良莠不分、黑白颠倒。

莎士比亚一去世,他的戏剧就让位于本·琼生、马辛杰、鲍蒙特以及弗莱彻,而且,一百多年来都一直拜倒在这些人的门下。同样,康德一丝不苟的哲学思考,却被费希特这个骗子,谢林这个变色龙,雅各比那唬人和虚假的胡说,以及最后发展到黑格尔这个纯粹无赖等人所取代。黑格尔还被人们抬高到一个比康德高得多的地位。即便在那些大多数人都熟悉的领域,我们也发现,瓦尔特·司各特先生这个无与伦比的大师,被那些一钱不值的模仿者很快就踢在一边了。

这就在于,任何地方的公众都不能感受出那些优异的东西,因而,要感受那些在诗歌、艺术和哲学领域的成就,其人数就微乎其微了。而这些领域的著述,才值得我们特地注意。所以贺拉斯说:上帝、人类、甚至大街上的广告牌,都不允许诗人成为一个平庸之辈。那些缺乏正确判断的可悲情形,充分表现在科学领域,表现在那些错误的和被人拒斥的理论的苟延残喘中。一旦这些理论被人们接受后,它便会阻扼真理达五十年或数百年之久,就像石头筑起的堤坝对海浪的制止一样。哥白尼甚至在时光流逝了近百年后,还没有取托勒密而代之;培根、笛卡尔、洛克,在开辟自己的道路时,花了极为缓慢和漫长的时间。牛顿也复如是。人们可以看一看莱布尼茨在与克拉克争论时,是怎样对牛顿的引力体系报以仇视与轻蔑。虽然牛顿在他的《原理》一书出版后还活了四十年,但其理论却是在他临死时才受到一部分人的青睐,而这只是在英格兰;在英国之外的地方,照伏尔泰对其理论的描述看,其追随者不过二十人。

正是由于伏尔泰的这篇描述的缘由,牛顿的理论才在他死了二十年后在法国得到人们的承认。当时,法国人正坚定、顽强以及充满爱国情怀地沉醉于笛卡尔的旋流中。而就在四十年前,法国的学校对笛卡尔哲学却是完全禁止的。不过,达热苏司法官仍不给伏尔泰以阐述牛顿学说的出版权。相反,牛顿提出的荒诞不经的光学理论,在歌德光学理论问世了四十年后,仍在这个研究领域居于至高无上的霸主地位。虽然休谟笔耕甚早而且完全以通俗的笔调写作,然而,他在五十岁之前,却无人注意或被人忽视。康德毕生都在写作和教学,然而,他在六十岁后方有声名。艺术家和诗人的园地,多少比思想家的宽广一点,因为他们的读者群要多至百倍。不过,在莫扎特、贝多芬有生之年,公众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人们是怎样对待但丁,是怎样对待莎士比亚的呢?如果莎翁的同时代人多少看重他的一点价值,那么,在那样一个绘画业空前繁荣的时代,至少会给我们留下一幅描绘他的杰出和可信赖的画像!而现在,只留下一些非常使人怀疑其真实性的画像,以及一幅十分拙劣的铜版雕刻,还有在他墓台上的那幅最糟糕的半身像。

这样缺乏判断的可悲情形,还在于这样的事实:每一世代,早先时代的优秀作品无疑都受到赞扬,而其本身时代的东西都无人赏识。本应倾注在这些作品上的力量,却花费在那些低劣的粗制滥造之物上。于是,当货真价实的东西在它本身的时代出现后,人们认可它是非常迟缓的。


向上生长 by caoz

高度不同,看到的角度不同

努力不一定获得成功

在消费上,你很努力才能够获得的东西,在另外一些人看来是轻易就能获得的。「强行消费看齐」无法赢得尊重和平等。

另一方面,当到达一定高度(未必是获得很多财富),你会发现不需要通过消费获得别人尊重。要清楚自己价值在哪里。

看到更高的风景,才能有更高的追求

认识的名校背景的人变多了,有几点好处:

  1. 看到最优秀的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
  2. 对名校光环脱敏,不会盲目相信所谓的牛人,拥有平视的心态和视角,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但心理上不会盲目信服,有自己的判断

到达新的高度,可以超越原有的规则

不同高度,在很多基本认知、价值观、世界观上,甚至是道德体系上,也是截然不同,有些甚至是相反的。

社会最底层,靠阴谋诡计得势,可以过得不错。向上一层,来到对的公司、对的行业、和对的人交朋友,社会奖励真正正面的行为。

信用的复利、积累的价值。坦诚能够有效降低沟通成本。互相尊重、彼此欣赏可以获得更多助力,意识到牛人要相互扶植,才能达成更高成就。

自己的选择很重要:第一,选择所从事领域、选择企业、选择领导,选择尊重人才价值的人/企业/领域;垄断和准入领域,人才价值得不到同等尊重,此时资源和背景更重要。第二,坚持用正确的方式做事,并让正确的人看到。

制定规则的人,往往在规则之外。

为什么要向上生长

  1. 认识自己,了解世界
  2. 更好地被世界善待

什么限制了我的成长

嫉妒与自卑

嫉妒 + 自卑 = 自卑

不自信的人的几个特征:

  1. 通过秀优越感,打击别人来获得自信
  2. 试图掩饰自己的不足和无知,给自己的错误和问题找理由
  3. 不愿看别人优点,不敢看自己缺点

自信的人则与此相反。

  1. 不嫉妒身边优秀的人,不嫉妒看上去运气比我好,比我收入高,比我地位高的人
  2. 认真地挖掘别人的优点、长处。即便看不上对方人品,也要学习对方好的做事方法和行为方式
  3. 真诚地表达对别人优点的称赞,真诚地感谢别人对我的帮助
  4. 对于一些别人背后对自己的不利言论,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可以适当装傻,不必过于在意。但恶意造谣的话就要拿起法律工具保护自己了

向上的机会从哪里来

  1. 我能做,别人做不来
  2. 我肯做,别人不肯做
  3. 我看到了,别人看不到
  4. 我敢做,别人不敢做
  5. 我熬下来了,别人没熬下来

3. 我看到了,别人看不到

认知,视野起决定作用。

我们如何从驳杂的信息中寻找机会?

建立恰当的决策机制,筛选适合自己的机会。升级筛选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我要理解更多的行业背景信息,更多的人性复杂性,更多的对商业规则的理解。不断反思自己过去的决策,是不是存在错误的地方,然后复盘,寻求认知上的升级。

当事实与认知不同时,很大概率是自己的认知水平不够。

要想更好的理解商业世界,可以读一些经济学、博弈论内容。共情力,人性洞察,不同价值观的理解,也都是信息过滤规则库需要填充的重要内容。

重视升级自己的信息过滤和判断规则。

4. 我敢做,别人不敢做

要明白自己把什么东西压在了做的事情上。要注意:

  1. 持久信用、家庭、健康不能做赌注
  2. 能够正确判断风险和回报关系

5. 我熬下来了,别人没熬下来

两种坚持存在:

  1. 面对不明朗,甚至痛苦的局面
  2. 面对诱惑

如何留下优秀的印象

  1. 履行约定的能力
  2. 积极态度
  3. 体现诚意
  4. 真诚地称赞和感谢别人
  5. 寻求恰当的反馈和帮助

1. 履行约定的能力

履约也要保证有效的反馈。预期控制,不要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及时有效的反馈很重要*。

2. 积极态度

社会关系中,资源优势方不可能给弱势一方提供对等的沟通机会。

3. 体现诚意

什么是诚意?

去求职的时候,有没有对对方公司的产品、业务有一定的挖掘和研究,有没有对对方行业竞争态势有一定了解。

诚意体现在,做足功课、提前准备、尽可能地超额交付。

5. 寻求恰当的反馈和帮助

恰当地寻求反馈和帮助,能够帮助巩固社交关系,建立持续友好的关系。这也是给对方一个,可以从我身上获得潜在回报的机会。

什么是恰当的?

  1. 提出高质量、有针对性的问题
  2. 对方的成本是可控的
  3. 对别人的价值和回报在哪里

制订成长路线

自律和戒断

自律就是,自己能约束自己的行为,管理自己的时间,能够高效率地管理日程,并且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自律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是戒断,戒断就是停掉那个让我上瘾的东西。

什么是对信息的求证能力?

  1. 信息溯源
  2. 多渠道的信息交叉比对和关联

要想成长,必须有深度思考的能力,信息求证能力。

聚焦,抓大放小,学会减法

学会合作

为什么需要合作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寻找合作者的三点要求:能力互补,价值观认同,人品值得信赖

关于合作的几个建议

  1. 先定合同,再谈感情
  2. 一方要退出时,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协商合理的退出机制)
  3. 合作不是抱大腿,要贡献自己的价值
  4. 做大蛋糕最重要
  5. 永远都要有信用成本的概念

正确地花钱

花钱买时间

花钱买能力

花钱买增长

花钱买人脉

花钱买信息和知识

花钱买安心

花钱买诚意

花钱买忠诚

花钱买效率

不忘记自己的初心

即便跨越阶层,突破了壁垒,也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保有这种经历能够让我同时获得两个阶层的人的思维方式。

穷人思维

  1. 无视时间成本
  2. 决策容易被情绪左右
  3. 过度关注所谓面子
  4. 舍不得沉没成本
  5. 找理由而非找原因
  6. 短视
  7. 所谓下沉市场,就是迎合穷人思维

sb 定律

  1. 从没觉得自己傻逼过的,往往是不可救药的大傻逼
  2. 觉得别人都是傻逼的,往往自己才是最傻逼的一个
  3. 收割 SB 的人终将被 SB 封神,试图唤醒 SB 的人是 SB 心目中的 SB
  4. 热衷证明傻逼是傻逼的,自己也是傻逼
  5. 永远不要认为事实会教育傻逼,因为傻逼对事实的解读和常人不同

我的思考 – 选择的自由

选择的自由,前提是认知——知道世界上的路,除了眼前这条,还有很多可能。自由地选择,要做到不设限。

自由的另一面是要有勇气面对不确定性,承担选择的后果。

有那么多人在生活中随波逐流,却不去寻找机会,即使他们内心深处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不要成为那种人。生命太短暂了。

I am also continually amazed at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coast through life and don't go and seek out opportunities even when they know in their gut what they'd really like to do. Don't be one of those people. Life is way too short.

– Marc Andreessen

How I regained concentration and focus – INNOQ

如何摆脱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新闻(消息)之于大脑,就如同糖之于身体。

——Rolf Dobelli (Author, Entrepreneur)

作者是如何克服这一情况的?

因为一本书和一篇博客,作者开始改变旧有的生活习惯。只用了两种他就能完成更多事情,睡眠也变好了,明显更快乐了。简而言之,少看新闻,更有生产力地使用智能手机。

只有想法是不够的,还要能实现它,并且用他人理解的方式写下来。

作者尝试了「早起」和「夜晚工作」,但收效甚微。

最后,作者采用了自己作为 IT 顾问总结的方法,成功了!方法是: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a self-review.

自我分析

注意力分散在多个事情上。

自我发现

大脑是无法处理多个上下文的相互切换的。

作者尝试过番茄钟、纯音乐,都失败了。

但有一次,偶然的闲暇让作者读了一本书——《停止阅读新闻消息(Stop Reading The News)》

作者还推荐了一篇文章——《为生产力和停止分心而配置 iPhone 手机》

很激进,但是有效果

  1. 停止阅读任何新闻
  2. 重新为了生产力而使用手机、减少干扰
  3. 重新配置电脑

零新闻

规定了早晨不能看手机,晚上八点以后也不能看。

重新配置手机

  1. 关闭几乎所有通知
  2. 尽可能隐藏所有社交媒体
  3. 打开勿扰模式(每天夜间开启)
  4. 消息应用放在一起
  5. 开启屏幕使用时间统计
  6. 开启内容和App使用限制
  7. 使用黑色壁纸

重新配置电脑

以防旧瘾复发

更进一步

作者从别人那里得到 https://unhook.app/ (Remove YouTube Recommended Videos)

How to Get Rich

  1. Seek wealth, not money or status. Wealth is having assets that earn while you sleep. Money is how we transfer time and wealth. Status is your place in the social hierarchy.
  2. Understand ethical wealth creation is possible. If you secretly despise wealth, it will elude you.
  3. Ignore people playing status games. They gain status by attacking people playing wealth creation games.
  4. You're not going to get rich renting out your time. You must own equity - a piece of a business - to gain your financial freedom.
  5. You will get rich by giving society what it wants but does not yet know how to get. At scale.
  6. Pick an industry where you can play long-term games with long-term people.
  7. The internet has massively broadened the possible space of careers. Most people haven't figured this out yet.
  8. Play iterated games. All the returns in life, whether in wealth, relationships, or knowledge, come from compound interest.
  9. Pick business partners with high intelligence, energy, and, above all, integrity.
  10. Don't partner with cynics and pessimists. Their beliefs are self-fulfilling.
  11. Learn to sell. Learn to build. If you can do both, you will be unstoppable.
  12. Arm yourself with specific knowledge, accountability, and leverage.
  13. Specific knowledge is knowledge you cannot be trained for. If society can train you, it can train someone else and replace you.
  14. Specific knowledge is found by pursuing your genuine curiosity and passion rather than whatever is hot right now.
  15. Building specific knowledge will feel like play to you but will look like work to others.
  16. When specific knowledge is taught, it's through apprenticeships, not schools.
  17. Specific knowledge is often highly technical or creative. It cannot be outsourced or automated.
  18. Embrace accountability, and take business risks under your own name. Society will reward you with responsibility, equity, and leverage.
  19. "Give me a lever long enough, and a place to stand, and I will move the earth." - Archimedes
  20. Fortunes require leverage. Business leverage comes from capital, people, and products with no marginal cost of replication (code and media).
  21. Capital means money. To raise money, apply your specific knowledge, with accountability, and show resulting good judgment.
  22. Labor means people working for you. It's the oldest and most fought-over form of leverage. Labor leverage will impress your parents, but don't waste your life chasing it.
  23. Capital and labor are permissioned leverage. Everyone is chasing capital, but someone has to give it to you. Everyone is trying to lead, but someone has to follow you.
  24. Code and media are permissionless leverage. They're the leverage behind the newly rich. You can create software and media that works for you while you sleep.
  25. An army of robots is freely available - it's just packed in data centers for heat and space efficiency. Use it.
  26. If you can't code, write books and blogs, record videos and podcasts.
  27. Leverage is a force multiplier for your judgment.
  28. Judgment requires experience, but can be built faster by learning foundational skills.
  29. There is no skill called "business". Avoid business magazines and business classes.
  30. Study microeconomics, game theory, psychology, persuasion, ethics,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31. Reading is faster than listening. Doing is faster than watching.
  32. You should be too busy to "do coffee" while still keeping an uncluttered calendar.
  33. Set and enforce an aspirational personal hourly rate. If fixing a problem will save less than your hourly rate, ignore it. If outsourcing a task will cost less than your hourly rate, outsource it.
  34. Work as hard as you can. Even though who you work with and what you work on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how hard you work.
  35. Become the best in the world at what you do. Keep redefining what you do until this is true.
  36. There are no get-rich-quick schemes. That's just someone else getting rich off you.
  37. Apply specific knowledge, with leverage, and eventually you will get what you deserve.
  38. When you're finally wealthy, you'll realize it wasn't what you were seeking in the first place. But that's for another day.
  1. 寻求财富,而不是金钱或者地位。财富是在你睡觉的时候获得的资产。金钱是我们转移时间和财富的方式。地位是你在社会等级中的位置。
  2. 明白创造符合伦理道德的财富是可能的。如果你私下里鄙视财富,它就会躲避你。
  3. 无视玩地位游戏的人。他们通过攻击玩财富创造游戏的人获得地位。
  4. 出租你的时间是不会致富的。你必须拥有股权——一个企业的一部分——才能获得财务自由。
  5. 你将通过给社会提供它想要但还不知道如何获得的东西而致富。在规模上。
  6. 选择一个你可以和长期合作伙伴玩长期游戏的行业。
  7. 互联网极大地拓宽了职业的可能空间。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8. 玩迭代的游戏。生活中所有的回报,无论是财富、关系还是知识,都来自复利。
  9. 挑选具有高智商、富有热情的商业伙伴,最重要的是,要有诚信。
  10. 不要和愤世嫉俗者和悲观主义者合作,他们的信仰是自我实现的。
  11. 学会销售。学会创造。如果你能做到这两点,你将势不可挡。
  12. 用具体的知识、责任和杠杆来武装自己。
  13. 具体的知识是你无法被训练的知识。如果社会能训练你,它也能训练别人并取代你。
  14. 具体的知识是通过追求你真正的好奇心和激情,而不是现在的热门事物来找到的。
  15. 建立特定的知识对你来说就像游戏,但对其他人来说就像工作。
  16. 当具体的知识被传授时,是通过学徒制,而不是学校。
  17. 特定知识往往是高度技术性或创造性的。它不能被外包或自动化。
  18. 拥抱责任,以自己的名义承担商业风险。社会将用责任、股权和杠杆来回报你。
  19. "给我一个足够长的杠杆,给我一个站立的地方,我就能移动地球。" ——阿基米德
  20. 财富需要杠杆。商业杠杆来自于资本、人员和没有边际复制成本的产品(代码和媒体)。
  21. 资本意味着金钱。为了筹集资金,要运用你的具体知识,要有责任心,并表现出由此产生的良好判断力。
  22. 劳动意味着人们为你工作。这是最古老也是最容易被争夺的杠杆形式。劳动杠杆会给你的父母留下深刻印象,但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去追逐它。
  23. 资本和劳动是被允许的杠杆。每个人都在追逐资本,但必须有人把它给你。每个人都在努力领导,但总得有人跟着你。
  24. 代码和媒体是未经许可的杠杆。它们是新富人群背后的杠杆。你可以在睡觉时创造为你工作的软件和媒体。
  25. 机器人大军是可以自由使用的——它只是为了散热和空间效率而挤在数据中心里。使用它吧。
  26. 如果你不会编码,可以写书和博客,录制视频和播客。
  27. 杠杆是你判断力的倍增器。
  28. 判断力需要经验,但通过学习基础技能可以更快地建立。
  29. 没有一种技能叫做 "商业"。避开商业杂志和商业课程。
  30. 学习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心理学、说服力、伦理学、数学和计算机。
  31. 阅读比聆听更快。做比看要快。
  32. 你应该忙得没时间“喝咖啡”,同时还要保持日程表整洁。
  33. 设定并执行一个理想的个人小时费率。如果解决一个问题所节省的费用低于你的小时费率,那就忽略它。如果外包一项任务的成本低于你的时薪,就把它外包。
  34. 尽可能地努力工作。尽管和你一起工作的人以及你的工作内容比你如何努力工作更重要。
  35. 在你所做的事情上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不断重新定义你所做的事情,直到这是真的。
  36. 没有什么快速致富的计划。那只是别人从你身上获取财富。
  37. 运用具体的知识,加上杠杆作用,最终你会得到你应得的东西。
  38. 当你最终获得财富时,你会意识到这并不是你最初追求的东西。但那是另一天的事了。

Imitate, then Innovate - David Perell

「模仿,并创新」是我的座右铭,它帮助我提高所要学习的任何技能。

这是反常识的,但当我们模仿他人越多,我们就越快发现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娱乐界,有一大批喜剧演员努力地模仿别人,失败了,然后变得比以前更好:Johnny Carson 想要模仿 Jack Benny,但失败了,赢得了六个 Emmy 奖。还有,David Letterman 想模仿 Johnny Carson,但失败了,成为美国最伟大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之一。

在反思自己的影响时,Conan O'Brien 说道:“正是我们的失败让我们感知到自己的理想,让它不断地定义自己,让我们独一无二。(正是我们未能成为我们理想中的自己,最终定义了我们,并使我们独一无二)”

但是,现在的创造者在做相反的事情。他们拒绝模仿他人,固执地坚持原创,他们把这视为最高价值——即使以牺牲作品质量为代价。当你和他们谈论时,他们会否认自己对于原创的雄心,但他们在行动中把这种意图表达出来。总的来说,创造者花更少的时间模仿他们的偶像,花更多的时间试图创造新事物。我称这种情况为「原创疾病」——一种普遍灾难,它让创造者对于模仿他人的风格感到恐惧。

这种问题在写作者中间可能最严重,他们谈及自己的职业时常带有不同程度的神秘感,而这种神秘感是为神秘的人准备的(写作者不需要保持神秘)。不过,写作者们最好还是向他人学习。

Quentin Tarantino

之所以想到好莱坞导演,是因为他们被视为创造性专业精神的核心。当人们注视 Quentin Tarantino,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着制作原创电影天赋的疯狂创意家。但 Tarantino 的原创性起始于模仿。他因复制并基于来自其他电影的场景进行构建而闻名,并且他曾经说道:“我从每一部电影偷东西。”

看着 Tarantino 的作品,我陶醉于这样的悖论:模仿和创新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我不了解你,但我是那种“坐下来,拿些爆米花,然后享受电影”的人。电影对我来说是纯粹的娱乐。一个逃离现实世界责任并进入一种有着迷人故事的恍惚感的机会。我认为每个人都是如此,直到我看到一部电影,导演做的事情和我想象的完全相反。那个导演专注于全部的细节,从配乐增强电影的情感之路的程度,到灯光如何在演员脸上移动,再到摄影机的移动能够预示故事情节该向哪个方向发展。

听到他反思自己的电影,我不得不问他:“我们看的是同一部电影吗?”我感觉自己困在二维世界,而他住在四维时空。

什么才是创新环境

创新 = 试错

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商业创新、技术创新、基础科学创新。

正确的道路无法遇见,只能不断试错,不断在未知中探索。

几点注意:

1、不要求全责备,允许试错,允许在创新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的资源浪费,不要试图用所谓详细的规划来圈定创新。

2、对创新回报的保证,是鼓励资金流向创新领域的基础。

3、创新本身很容易导向一种挑战现有规则的行为路径,需要政府和社会对此有一定程度的宽容。

4、没有怀疑,一切创新都无从谈起。

Digital Books wear out faster than Physical Books - Internet Archive Blogs

电子书因为格式的发展,几年后就会无法兼容;纸质书即便过去几十年还是能够阅读。

Elon Musk gives Twitter staff deadline to commit to being ‘hardcore’ | Elon Musk | The Guardian

Going forward, to build a breakthrough Twitter 2.0 and succeed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world, we will need to be extremely hardcore.

为了应对当下的世界,需要能够高强度工作。

洗澡

衰老 –> 死亡

衰老的不堪

欢迎通过「邮件」或者点击「这里」告诉我你的想法
Welcome to tell me your thoughts via "email" or click "here"